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一群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新农人”正成为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力军,他们以智慧为笔,以田野为纸,绘就着现代农业发展的崭新图景。
数据显示,我市已对5000余名“新农人”实施动态管理,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超51%。这些高素质人才带来新理念、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成功实践也为全省联农带农创业富民提供了宝贵的“东台经验”。
吴舒涵:
金融思维种田 科技力量兴农
走进惜禾现代农业的智能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土壤墒情、气象数据和农机作业轨迹,吴舒涵轻点鼠标,正通过物联网系统远程调度田间作业。“现在我们的每一块农田都装上了‘智慧大脑’,从播种到收割,数据会告诉我们何时该做什么。”这位将金融管理理念引入农业的新农人,说起自己的“智慧农场”满是自豪。
创办公司后,吴舒涵不仅成立专业合作社,更将种植规模拓展至5000多亩,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在“经营计划、资料调配、产品销售、技术指导、农机管理”的“五统一”模式下,她打造的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已成为周边农户的“技术后盾”。“以前农户单打独斗,现在我们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粮食品质提升了,收购价自然更高。”吴舒涵介绍,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的社会化服务面积每年达3万亩次,相当于带动周边5个村庄实现农业升级。
在绿色发展上,吴舒涵更是下足功夫。她的农场坚持施用有机肥,田间安装的虫情测报灯和天敌释放装置,构建起生态防治体系。“绿色防控示范区不仅减少了农药使用,还吸引了周边县市来学习。”吴舒涵笑着说,目前公司已创建省果树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东台(稻麦)推广示范基地等多个省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