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射阳 > 正文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射阳县合德镇耦耕堂村强村富民工作纪实
2020-04-23 09:10:00  来源:射阳日报  作者:韩珍梅 杨向东  

  这个小村是华中工委旧址所在地,过去几年,由于缺乏管理,一度沦为令村民怨声载道的“脏乱差”村。经过近年来的整治,如今该村已焕发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模样”;这个小村是县内知名、曾经负债累累的经济薄弱村,近年来,该村通过发展劳务输出、畜禽养殖、稻虾种养等产业,如今已经实现村强民富,村集体积累达百万元……

  这个小村就是射阳县合德镇耦耕堂村。

完善设施促振兴

  如何才能使村子变得生态宜居?耦耕堂村党总支在改善民生上接连不断地打出漂亮的“组合拳”。

  该村有15%左右的农户从事畜禽养殖。多年来,畜禽粪污随意排放,养殖户周边的沟塘成为露天粪坑,夏天苍蝇乱飞,臭气哄哄,村民意见纷纷,屡屡因为环境问题而打县长、市长热线电话。为了根治百姓反响强烈的环境污染“痼疾”,还百姓一个宜居环境,该村在财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多方争取了近400万元投入到环境整治中,共清理粪污垃圾6000多吨、清理沟河达50公里,为养殖户新建三级沉淀池、蓄粪池116座,有效治理了全村的畜禽粪便污染。

  该村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从改善基础设施和改变村容村貌入手,筹措资金20多万元,修建了4公里的村级水泥路和6座财政桥,完成闸东线——耦耕堂村中心路3公里拓宽路的清障工作;投入30万元,疏浚条排沟42000米。

  该村村民反映,村部到射阳河边道路坑洼,一到雨季就泥泞不堪,严重影响农产品销售。群众利益无小事。该村两委会研究决定要修好这条通道。该村克服资金困难,上下一心,群策群力,经过两个月的苦战,终于修成了这条笔直的水泥路。

  短短四年时间,该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的改善,河水清澈,道路平坦,空气清新,处处洋溢着文明的新风尚。

产业强村带民富

  全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后,耦耕堂村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该村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根据村民的特长,组织村民到镇内外企业务工。劳务收入成为该村一项可观的收入,而且逐年递增,全村由2015年的96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1580多万元。

  畜禽养殖是该村的传统产业。4年来,该村组织养殖大户前往外地考察学习6次。学习回来后,该村成立了一生禽蛋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集体搭台,村民唱戏”的模式,入股合作社的村民发了养殖财。

  对于畜禽粪便的处理,一直是该村两委挥之不去的“心病”。如何变废为宝,同时又改善环境问题?该村党总支书记邱安健从朋友处得到一个信息:盐城有个客商从事粪污集中处理项目。得到信息后第二天,他就带人登上这位客商的门,请求合作。经过几轮洽谈,客商终于答应在该村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粪污集中处理厂,对全村所有粪污进行集中处理,新建集中处理区,将所有粪污加工成有机肥,出售给种植户。该项目有效解决了困扰该村多年的粪污问题,解决20多个农民就业问题。

  养殖搞起来了,种植上也要有特色。根据全村的自然优势,动员种植大户流转200亩土地,进行稻田养龙虾,该项目已经实施。劳务收入、畜禽养殖、稻虾种养已经成为该村的三大主导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5年的19800元上升到2019年的22600元,全村近140万元的村级债务也全部化解。

村容整洁民风淳

  如今,漫步于耦耕堂村,随处可见成荫的绿树或与广袤的田野相映成趣,或与房前屋后的小菜园点缀成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上看不到杂物,三三两两的人们或在路旁林荫下聊天,或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健身广场上锻炼。

  不仅这种看在眼里的道路和党群服务中心健身广场悄悄换上了“新装”,看不见的犄角旮旯也发生了变化。该村的主干道、家门口的旱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家院子里安装上坐便器的卫生间,甚至是具有完整上下水道系统及污水处理设施的水冲式卫生间。

  好环境需要好管理。在该村,每个村民把这个“大家庭”的环境看得很重,都能时刻想着为保持好村庄的美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张祖美是该村的电工、水暖工,他还有一个身份——卫生义务监督员,发现谁家门口垃圾没及时清理、看见路上行人随意乱扔垃圾,他都会主动指出来。“我们耦耕堂村是红色遗址,大江南北都闻名,所以,维护整洁干净的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张祖美说。

责编:盐城射阳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