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射阳 > 正文
十余年,射阳县超1.6亿尾鱼苗、8亿只海蜇苗游进黄海——— 增殖放流,守护“蓝色家园”
2020-06-09 15:13:00  来源:射阳日报  作者:周蓉蓉 宋玲玲 朱珠  

  “各位请注意,已经到达北纬33度53分、东经120度40分!开始放苗!”6月5日上午10时许,在波澜不惊的黄海海面上,一艘船号为苏射渔06618的渔船稳稳地停了下来,随着“船老大”张茂高的一声令下,工人们拎起一团团雪白的塑料袋,划刀、放流、回收塑料袋,动作一气呵成。不到一小时的忙碌后,8万尾检测合格的半滑舌鳎苗、7000万只海蜇苗、120万尾大黄鱼苗顺利“游入”大海。

  6月6日是全国增殖放流日。这样的增殖放流活动,射阳县已经连续开展十多年,累计投放1.6亿尾鱼苗、8亿只海蜇苗,对有效恢复黄海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改善和优化海域的群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量体称重”,高质量鱼苗入海“安家”

  “五条、十条!”“完全合格!”……

  当天一大早,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虎和同事便早早地来到射阳港万吨级货运码头,对此次放流的鱼苗、海蜇苗进行全长、体长、伞径等十多项指标的严格检测。“我们主要是在每个批次的苗中抽取50至100条,进行‘量体称重’,符合要求的苗才能入海。今天的苗,比如半滑舌鳎苗,它的活力就比较强、规格也较均匀,基本上符合增殖放流的要求。”只见他手中约莫十公分的玻璃培养皿内,三条黑色的半滑舌鳎苗灵活地抖动着身姿,十分惬意。

  以人工的方法直接向固定海域内科学投放水生生物苗种,用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这就是“增殖放流”。因为我县是江苏红海蜇苗种保护区,此次放流特意选取了本地的射阳盛海海蜇育苗有限公司、盐城金洋水产原种场的“江舒红”海蜇苗种,以确保放流物种的质量,且最大程度地提升成活率。

“播种希望”,休渔期渔民企盼“未来”

  拥有全长103公里的自然海岸线,海域总面积2090平方公里……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条件,射阳县成为大型洄游经济鱼虾类和各种地方性经济鱼虾蟹类产卵、繁育、生长的良好场所,也是我国最大的海岸湿地保护区域。

  过度捕捞、海洋环境恶化是近几年来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棘手问题,导致原本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一天就能捕捞一万斤海蜇,现在是不行了!”一名拥有50多年的海洋捕捞经验的黄沙港老渔民张茂高说道。眼下正值休渔期,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鱼儿越来越多。种苗是渔业的“芯片”,关系到海洋渔业的发展水平。通过持续十多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这座巨大的海洋“宝库”也在慢慢恢复。

  “我们的增殖放流活动,以放流半滑舌鳎苗、海蜇苗、文蛤为主,也会对照实际情况适当变化。”在现场指导工作的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会结合渔民的意见和海域环境的变化,对放流鱼苗的数量和品种进行“更新”。

“全力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何加强流放区域的监管,确保鱼苗的存活率?”一系列接踵而来的问题表明增殖放流并非一蹴而就,更需要各方助力。

  采取一系列渔业资源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才能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将‘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式维护水域生态环境。”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坚持“保护资源,有效增殖”的原则,落实“严管、深教、重罚”的工作方针,实行伏季休渔制度;按照“以鱼净海,以鱼养海,以鱼调海”的方式,开展增殖放流海蜇、半滑舌鳎、文蛤等土著海洋物种活动;定期邀请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专家前来监测海洋生态环境,并针对黄海土著渔业资源群落结构进行养殖渔业向增殖放流过渡升级等业务指导;加大对固定水域内的巡逻、政策宣传力度,切实维护水域生态环境,充分保护渔业生态。目前,全县渔业资源养护工作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可喜局面。

责编:盐城射阳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