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射阳 > 正文
让百姓住进梦想家园 ———射阳县合德镇大力推进农房改善工作纪实
2020-06-23 09:37:00  来源:射阳日报  作者:韩珍梅 杨向东  

  炎炎夏日,草木葱茏。透过隔岸绿荫,一排排、一栋栋两层小楼,白墙黛瓦古朴而清新。绕村的溪流、熟悉的乡土树、通透的院落、欢乐的农家……一切,满载乡愁,又承载希望。

  居住有质量,生活有诗意,梦想的家园如今就呈现在射阳县合德人的眼前。

  近年来,合德镇把改善农民住房条件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来抓,坚持以人为本,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同时,还让广大农民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

建好配套设施,让百姓“住得舒心”

  “我们农村也和城里一样,有垃圾分类箱,当然就再也不能乱扔乱放垃圾杂物了,新社区的环境卫生得靠我们自己来爱护。”6月21日傍晚,合德镇友爱村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唐志成将家里一天的生活垃圾送到垃圾分类箱后,一边在小区里散步健身,一边和记者聊着小区的环境。

  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该镇的农房改善工程,让农民由“住有其居”向“住得舒心”转变。

  新曙新型社区示范点是该镇农房改善“一镇十村”示范村。“农房改善,要研究好‘老百姓怎么住得舒心’的问题。在设计时不但要考虑保留原来自然风貌和水乡文化,还要把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建设好。”在该镇农房改善推进会上,不少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终大家达成共识:新曙新型社区示范点不仅要通上天然气,还要设置电瓶车公共充电处,杜绝电瓶车不规范充电的危险。

  在农房改善过程中,该镇根据各村居的村情实际,统筹规划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卫生室等,配齐超市、电商中心、快递收发点等便民服务设施,最大化地满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让农民晒得了谷、种得了菜、跳得了舞,住得更舒心。

  “新房子不仅比老房子舒服,环境配套也大不一样了,我家不远处就是社区卫生室、文化广场、超市、浴室。老伴到邻村的凤凰现代农业园打工也就10分钟路程,一天能挣到100多块工钱呢。”淮海居委会七组居民潘广秀感激地说。

在家门口上班,让群众“过得省心”

  该镇在推进农房改善进程中,发现产业发展有着强大的磁场效应,给广大农户带来了“在家门口上班”的利好。在凤凰村,临近蓬勃发展的凤凰现代农业示范园,给村民们的生产方式带来大变化,全村产业发展由传统的种植业转变为欣欣向荣的大棚经济。

  “我们村有70%村民在附近的农业园内打工,每天都有上百元收入。”凤凰村村民张海涛告诉记者,在该村的新型农村社区里,一些村民还在家里做起了农家乐的生意。

  近年来,该镇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要求,让新型农村社区“靠近田、贴近厂”,附近都有一个园区或基地相依托,努力把搬迁群众融入到产业链条中,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2018年以来,该镇新建的新型社区中靠近工业园区的有3个、靠近农业园区的有4个。该镇还有10多个农业村居在农房改善中注重挖掘土地资源优势,有效带动村级集体收入增长,一举摘掉了薄弱村的帽子。“我们居委会通过宅基地复垦、土地项目整理,全村耕地由原来的3000亩增加到现在的4000亩,新增耕地以每亩1000元的租金流转出去,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90万元。”淮海居委会党总支书记顾军高兴地对记者说,搬进新型社区的农民既住上了好房子,还过上了好日子。

改变陈规陋习,让百姓“过得开心”

  好房子、好习惯、好风气,是新型农村社区的“标配”。该镇在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时,同步升级改造党群服务中心,并要求成立文明新风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将文明新风尚、生活新理念融入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

  如今,该镇在新建的村居文化广场已送戏50多场、送电影超百场。淮海集中居住点居民吴海成告诉记者,与老村庄比,新型农村社区社会风气发生了明显变化:“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拉近百姓心灵间的距离,勤劳致富、助人为乐、文明和谐蔚然成风,培植了文明家庭、最美合德人、好媳妇、好公婆等一批群众身边看得见的先进典型。”

  该镇还利用文化墙、活动中心等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广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调动广大农村妇女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热情,逐步构建垃圾清运、绿化管护、公厕保洁“三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使农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乡村面貌得到有效提升。

责编:盐城射阳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