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暨“两优一先”表彰会上,射阳县黄沙港镇党委荣获“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近年来,黄沙港镇党委瞄准国际化渔港特色小镇建设目标,科学谋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面掀起建设渔港小镇热潮,积极打造渔文化全域旅游新格局。
坚持特色发展,合力打造全国旅游名镇
走进黄沙港集镇区228国道入口处,一艘蓝身白桅铁质渔船正“扬帆起航”,船桅上高悬着的“泊心黄沙港”红色大字鲜艳亮丽、十分夺目,从入口处向东一直走向集镇区,一路上绿树掩映、花香醉人,大街两侧海洋主题墙绘“浪涌鱼跃”,鱼虾蟹贝建筑小品栩栩如生。华灯初上时,火树银花的渔文化夜景景观,更是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为了打造国际化旅游型全国名镇,县委、县政府站位高远、高度重视,聚全县之力,凝心聚力、克难求进,以“泊心·黄沙港,一个让心灵放假的渔港小镇”为主题,全力推进渔港特色小镇建设。总投入达百亿元、建筑面积超50万平方米,主体内容包括渔港风情广场、渔港贸易中心、集镇风情廊道三大功能区近百个业态。截至目前,小镇会客厅、海鲜大卖场、渔港创客中心、渔民中心、海洋童书馆等重点业态已竣工开放;小镇体验中心、鱼眼看世界、美食广场主体工程已基本竣工;鱼跃大道1.8公里渔文化风情廊道全面建成,主街区鱼跃大道智慧路灯、3A级旅游公厕等配套工程全部实施到位。海堤路、射丰路、海港路风情廊道,湿地驿站,黄海渔村改造提升等23个新工程,也正加快推进。目前,渔港特色小镇形象已凸显。
坚持项目优先,全力打造市县工业重镇
近年来,黄沙港镇坚持实体为本、项目为要,大力提升三大园区载体,持之以恒推进招大引强、扶优培强,工业经济实现了蝶变升级。生态造纸、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三大园区聚焦优势持续提升,新招引建设亿元以上项目42个,其中盛宝仑、扬子胜达、亿斯特、优和博等一批总投入超5亿元的优质项目落地建设,为全镇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黄沙港镇党委带领下,该镇坚持“项目为零、一切为零”的理念,持续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大力做强生态造纸园。依托现有的“5+2”园区产业基础(即五个造纸项目和两个配套项目),推动开胜纸业、盛宝仑、扬子胜达等企业全面释放产能,同步集聚生态造纸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大力构建系统成链的产业格局。今年,该园区将新上亿元以上企业2家,实现开票销售30亿元、税收1.5亿元。全力做优新材料产业园。以优和博、亿斯特等项目为龙头,着眼强链、补链,尽快建成新材料、新能源双链并进格局,打造全县高端产业新高地。今年,该园区计划新上亿元以上企业3家,实现开票销售5亿元、税收2000万元。奋力做精水产品精深加工园。积极推进省级水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已与贵州铜仁的一家上市公司形成合作意向,计划用2年时间,建成占地1000亩、入驻企业超30家、产值达30亿元的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力促全镇水产加工企业快速转型发展。
坚持转型升级,奋力打造全省渔业强镇
黄沙港镇依港而兴,国家中心渔港是黄沙港人梦想腾飞的基础平台。为了推进渔业更强、渔民更富,近年来,黄沙港镇党委率领全镇干群,不断推进渔港提档升级。作为全省第二大渔港,黄沙港渔港已建成码头作业区、水产交易区、渔政服务区、渔民居住区四大功能区,现有泊位码头91个、岸线6457米、永久性岸线道路11万平方米,年可实现泊船近千艘、卸货30万吨、交易30亿元。
近年来,围绕渔港载体升级,黄沙港镇突出推进了渔港二期项目建设,聘请专家团队规划设计,招引央企中国铁建,总投资50亿元,用地3000亩,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新增泊位115个、凸堤码头19座,航道可满足600马力渔船进港,岸线可新增1000艘以上渔船靠泊卸鱼,港池可供3000艘以上渔船避风。届时,黄沙港渔港将成为江苏第一大渔港、世界第四大渔港以及华东地区最重要的渔货集散地。除了海洋渔业资源外,黄沙港镇境内还拥有10万亩淡水养殖资源,为了带动渔业养殖高效发展,近年来,该镇整合洋河居委会、洋中村养殖资源,正突出完善“渔业+休闲”模式,加快景点塑造和风景廊道建设,精心打造集渔业生产、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万亩渔业生态示范园。扬长优势,塑造品牌,全面提升镇域现代渔业综合发展水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黄沙港人正围绕江苏沿海乡村产业新地标的发展定位,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融入新格局、逐梦新渔都,奋力绘就“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