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莫说,张会计这辈子还真就与水有缘,在部队当的是海军,退役回来干的是水利,最令人感慨的是他这些年深藏功名‘潜水’在这偏僻海边水利工程上,听从安排,多干少说,发扬着军人优良作风,发挥了党员表率作用。”盛夏时节,在远距射阳县城30多公里外的县五岸灌区,提起共产党员、退役军人、中心总账会计张恒明,五岸灌区供排水管理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丁建萍感慨不已。
红色熏陶梦成真
悠悠射阳河,湾湾有故事。
1961年8月,张恒明出生在这天然自成、穿越县境射阳河畔又一个拐弯处——千秋镇。这里与原华中工委所在地耦耕堂仅一河之隔,当年共产党部队及地方武装经常在此驻扎活动,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老区。因而,张恒明年少时是观看着红色电影、戏曲和听着发生在家乡及身边的一个又一个英雄事迹、红色故事成长起来的,无形中拥有了英雄情结,多少次梦想着自己长大后也成了像他们那样着军装、肩背枪的威武军人。
1980年11月,高中毕业回村务农两年、持续两年报名应征的张恒明,终于在众多应征青年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体检和政审,不仅如愿以偿跨入军营,而且还出人意料地穿上了令当时社会上特别是年轻人向往羡慕的海军服。然而,待张恒明到了部队集训基地才知道,海军对新战士的身体素质、文化水平的要求,其实并不比别的军种低。经过一年时间的刻苦学习训练和严格考核,张恒明被分配到东海舰队勤务舰大队x615舰上,担任信号兵。
信号兵说来是个兵,但其岗位所承担的旗语展示、灯光表达及时准确与否却责任重大,不仅决定着自身舰船的行动方向,而且涉及到与其他舰船的交流避让,甚至还会因礼仪失误产生不良国际影响。深知责任重大的张恒明丝毫不敢懈怠,反复学习,持续练习,上舰履职从未出现差错。1982年11月,随着舰船出海任务及与外国舰船接触的增加,之前仅拥有国内舰船信号业务能力的张恒明,被择优选派到海军培训基地系统学习国际信号。
1985年11月16日,是值得张恒明一辈子自豪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是中国海军组建36年第一次派军舰出访外国,张恒明有幸随合肥号导弹驱逐舰和x615综合补给舰组成的特混编队,在时任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聂奎聚率领下,对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等南亚3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惊涛骇浪经考验
“没想到,中国海军第一次历时65天的南亚3国友好访问,也是我经历的第一次生死考验。”回想起当年那趟远行,张恒明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次编队出访,途经5个海区,穿越7个海峡,总航程12430海里。去时一路几乎风平浪静,十分顺利,所到之处得到了受访国政府、军队及民众的热烈欢迎。
35年前,我国海军装备还比较弱小,编队出访拥有的132米长、12.8米宽、载荷3250吨的合肥号驱逐舰,以及168.2米长、21.8米宽、满载排水量21740吨的x615综合补给舰,称得上是当时海军舰船中的佼佼者了。然而,在返航途经南海遭遇罕见狂风巨浪侵袭面前,这两只舰船就好似树叶一般在浪尖谷底跳跃,随时有被吞没的危险。生死关头,训练有素,意志坚定的张恒明与战友们克服恐惧,齐心协力,各负其责,沉着准确发送相关信号,对内调度、对外联络,保障舰队前行。经过全体官兵5天5夜坚持不懈的努力,编队终于脱离险境。
历史的原因,中国南沙群岛中许多岛屿被周边某些国家抢占。1987年9月,张恒明所在舰奉命参加代号“东联一号”南沙战备巡航。在成功环绕我国领土最南端曾母暗沙群礁及永署礁、华阳礁、南薰礁、赤瓜礁、诸碧礁等领疆的那一刻,张恒明感到作为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军人的自豪和责任,再次申请加入党组织并获批准,光荣地成为党的一员。
1988年2月,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我国决定在南沙永暑礁建设海洋观测站。张恒明所在舰再次奉命远赴南海,全力协助、保障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测量勘探、组织施工,这就是著名的“882”行动。
1988年3月14日,越南海军悍然窜到我国赤瓜礁海区进行挑衅,并无视中国考察人员的警告,派出43名海军人员强行登上赤瓜礁,对中国舰船及考察人员开枪。我海军舰船人员包括张恒明在内忍无可忍,被迫进行自卫还击,先后击沉越南海军604号运输船,击伤605号运输船和重创505号登陆舰,以我军一人轻伤致敌军死伤400多人。这一战改变了解放军在南沙没有一兵一卒的状况,且将我国海疆的实际控制范围向南延伸了近500公里。“3·14”海战稳住了我国南沙海域的存在,奠定了后来在那边填海种岛的基石。
铭记初心履使命
“一诺千金,自己在党旗下举过拳头,就要一辈子不忘誓言。”1994年8月,军旅生涯13年的张恒明带着两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获评上海基地“优秀志愿兵”等多项荣誉,转业回到了家乡。
对照退役军人安置条件,参过战、立有功的张恒明,完全可以在城里安排个轻松舒适的工作,但他觉得自己是名党员、退役军人,必须无条件服从组织安置。就这样,在战友们不解和家人埋怨中,他毅然来到条件艰苦、人少偏僻的黄海之滨——运粮河闸管所,成了县水利系统最基层的一名职工。
隔行如隔山。张恒明虽与水有缘,甚至是浩瀚海洋中迎风破浪舰船上优秀的信号兵,但到了岸上一个潮起关闭、汛来开闸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却是一个新手。对此,张恒明军人作风尽显,虚心拜老同志为师,不计得失争着上闸值班守夜、下水检修闸门,主动参与机电启闭设备养护,很快便成为闸站运行管理上的行家里手。1997年,经管理所干工推荐、县水利局考察,先后任命他担任单位现金会计、工会主席。2002年5月,县成立五岸灌区供排水管理中心,张恒明被任命为由所降站的双洋闸管理站站长。
始建于1966年11月的双洋闸几经修建,设计日平均流量达332立方米每秒,所涉流域面积143平方公里、排涝面积5.7万亩。张恒明克服站上人员不足、条件艰苦、设备老旧等困难,统筹谋划,冲锋在前,坚守岗位,科学运行,连续6年较好地完成了辖区涝水抢排、蓄水保灌、防潮倒灌等重任。2005年6月,张恒明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8年4月,他又被市人民政府表彰为“全市防汛防旱先进个人”。
多年的海上持续颠簸和海边艰苦生活,使得张恒明的身体出现透支,且患上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需要靠吃药控制血糖。同时令他深感愧疚的是,嫁给他从没享过福的家中“顶梁柱”妻子,因多年的操劳先后经历甲状腺、乳腺癌等手术,需定期进行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尽管如此,张恒明从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即使后来他被调入中心担任总账会计,依然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干好本职工作,所负责的财务工作多次被县人社局、水利局表彰为“财务工作先进单位”。
张恒明,深藏功名,埋头奉献,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和人们展示出一名共产党员、退役军人及射阳水利人的初心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