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麦苗青青、菊苗吐芽、油菜含苞。走进洋马镇,处处呈现出镇村联动闹春耕的繁忙景象。镇村农业农村条线干部、技术人员正携手苏北中药材检测站专家,巡回8个村居的2万亩有机白菊花生产基地,现场指导制定土壤菌毒根治、菊苗无菌扦插、多顶分孽培育系列方案。村居田间地头,喷施麦田农药的小飞机旋飘陇田,菊花苗基地、油菜田里忙于除草、松土、理墒、追施肥料的村民们起早带晚,忙得不亦乐乎……
一年之计在于春,劲奏陇田富民曲。入春以来,洋马镇因镇制宜、赋能产业优势,多措并举,加快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加速乡村振兴步伐。致力农业创牌创优。全力推进苏菊品牌的打造和运维,实施“苏菊”区域公用品牌提升行动,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省农科院等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持续合作,建强绿色农产品基地,提升菊花品质,推进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使绿色成为洋马菊花产业发展的主色调。委托南京农业大学培育苏菊菊花品种,建设有机菊花示范生产基地,创塑有机菊花品牌。推动农业农村部“洋马菊花”地理标志申报工作,将“洋马菊花”注册为食药同源兼用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致力农村增收增效。聚焦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把业态做全、把主体培强,加大农业招商和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大力实施农业补链、延链、强链行动。通过政策宣传、市场引导等方式推广菊花中药材种植,鼓励引导采摘开放菊花,让菊花药用效应品质更优、口感更好。持续推进生态河道建设,集中打造幸福河湖,深入推行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确保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认定率与粪污治理率均达100%。继续推进池塘生态化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水产养殖高质量绿色化发展。招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提升菊花根茎叶资源的综合效益,强化研发成果的有效转化,培植新的增收亮点。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力争村级收支节余覆盖面达80%。高质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做好粮食生猪稳产保供,稳住农业基本盘。致力农民富裕富足。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电商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放大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品牌效应,利用洋马轧花厂闲置厂房地块,规划建设电商产业园,计划三年时间培育孵化各类电商经营主体100家,全镇电商从业人员达3000人,线上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打造盐城电商第一镇。扎实做好产居融合文章,大力推进“产业+社区”模式升级,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开心就业,确保农民收入增幅不低于10%。致力产业布局调整。以菊花产业为基础,着力构建产业优良、生态宜居、群众富裕的“十里菊香”乡村振兴示范区。坚持突出主业、一村一品,调优结构布局,合理安排药粮作物比重,加快推进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100%全覆盖,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菊花种植面积保持在4.5万亩左右。优化菊花种植采摘模式,引导农户由出售胎菊向药用价值更高、观赏性更强的开放型菊花转变,争取年内实现开放型菊花、胎菊采摘比例达到1:1。推广空气能烘干加工模式,不断提升中药材种植的品质和产品附加值。投入资金58万元对全镇103座灌溉站、26座排涝站、35座圩口闸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致力产业主体培育。围绕“强龙头、创品牌、促升级”,推进菊花产业经营规模化发展,培育壮大菊花龙头企业。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基地、上项目、作示范,发展菊花产业化联合体。到2022年底,培育菊花龙头企业5家,发展菊花示范家庭农场5家,组建1个菊花产业化联合体。拓宽菊花销售渠道,放大“网红”效应,通过阿里巴巴、拼多多和抖音等网络平台,加快发展菊花电子商务,促进菊花电商主体和网上营销额双提升,到2022年底实现全镇电商交易额达到5亿元,增长20%。培植“家庭农场+农户”“合作社+农户”和“企业+农户”等多种经营方式,确保年内培育省级标准化示范农场1家、市级标准化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各1家、县级家庭农场2家,为强村富民,乡村振兴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