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小陈又哭了。”正是盐都区盐龙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早饭时间,空荡荡的走廊却不时传来声声抽泣。正在送餐的医生刘驰敏虽然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却敏感地辨识出哭声来源。
“小陈,今天有你最喜欢的汤包,赶紧来尝尝这个味道怎么样?”刘驰敏将热乎的饭菜放在门口,轻轻叩响房门。“昨天你电话里给我讲的健身经验才说一半,还有后半部分呢,一会儿别忘了跟我联系啊……”送完早餐后,刘驰敏隔着房门与屋内的小陈聊了好一会儿,直到屋内哭泣声逐渐停止,他才放心离开,继续进行收拾垃圾、消毒等工作。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是疫情防控战的前沿阵地。在盐龙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这座特殊“围城”内,所有充当“临时工”的医务工作者,用大爱与奉献、担当与坚守、勤劳和付出,真情守护相伴,筑起坚固的防疫“围墙”。
“我是一名预备党员,让我上!疫情不下线,我也不下线。”接到龙冈卫生院通知后,刘驰敏主动请缨,从2月16日起,他就参与到隔离点防疫工作中,一个月时间期满后,仍然申请继续留守,目前已连续在点工作两个多月了。
“担心身体状况,更担心他们心理承受的压力。”完成进医学观察区送饭、收垃圾、消毒等近两个小时工作任务后的刘驰敏,坐在电脑前开始逐一对隔离对象及工作人员进行健康询问。他的桌子上摆着一张《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调适指南》,其中被红色的标记圈出来的几条症状后面,密密麻麻写着应对措施。
“我是个有丰富经验的‘老油条’外加‘单身汉’,还有谁比我更合适在隔离点工作呢。”刘驰敏俏皮的自我定位,逗乐了同事姚丽娟,面对疫情防控工作,这位身材娇小的“辣妈”同样不甘示弱:“我们‘宝妈’更细心,更何况我才不到一米六,吃得少,但干得多。”
从3月22日被北龙港卫生院紧急抽调到隔离点,一个多月来,姚丽娟一直没有再见过家中老人、孩子以及同在抗疫一线的丈夫。“我也想早点回家陪孩子,但我是一名战士,我应该和战友们一起坚守阵地,让隔离人员安全、迅速入住,陪伴他们,让他们早日离开。”中午十二点半,姚丽娟刚与同事凌怡一起送午饭,给所有隔离人员做完核酸检测。到了固定的消毒时间,她又背上40斤重消毒药桶开始了新一轮消毒消杀工作。
隔离点工作任务艰巨,人手一直紧缺。“来新人肯定还要再熟悉流程,我们‘熟练工’留下来才能带新人。”隔离点很多抽调期满的“老员工”主动请缨,要求继续留在抗“疫”一线。
“你出去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理发!”4月16日晚,来自张庄卫生院的施金明结束了他为期两个月的隔离点工作,即将开始自己的隔离生活,帮他拿行李的驻点医务组长王堂杏看着他脑后的小辫子,笑着冲他说:“你这小伙子在这里待了整整两个月,短发进来的,现在愣是成了扎小辫的‘姑娘’啦”!
在隔离点坚守的医护人员,每天值班期内都承担着核酸检测、环境消杀、餐食配送、垃圾清运及异常情况应急处置培训等满满的工作量。他们那布满印痕的脸庞,皴裂红肿的双手,布满血丝的双眼……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故事。隔离人员走了一批又一批,始终坚守在隔离点的医务人员,则用行动树立起抗击疫情的坚定决心,用实际行动筑牢防控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