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前,26岁的杨春林,在油脂化工厂附近摔断了腿,两个陌生人将他送到了医院救治。这一“扶伤之恩”,他一直记在心中。44年后,一次偶遇,杨春林见到了一名“扶伤恩人”,随后又通过这个恩人,找到了另一名恩人。昨天,3人终于相聚。
1976年1月6日下午,天下大雨,路上湿滑,杨春林拉着满满一板车的木材。走到油脂化工厂(跃进桥附近)时,因为道路坑洼不平,板车上的木材倾向一侧,随即翻倒。他的右腿,被板车压断了。杨春林一开始想爬起来,“但爬起来又倒了,而且剧烈的疼痛让我昏昏沉沉的。”
临近傍晚,行人少。大约十几分钟后,有一个人路过,看到杨春林,想将他扶起,但是力气不够,没能扶起来。
又有一个人路过。两人一起,将杨春林扶上板车,一路推送到市人民医院,并为他挂好了号。随后,杨春林被送进了手术室。“因为只顾着疼了,也没有问恩人姓名,等腿上打了石膏后出来,恩人已经不见了。”杨春林说。
虽然不知道恩人的姓名,但杨春林一直记着那“一扶之恩”。杨春林说,“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其中一人的长相,我一直记在心里。”
不久前的一天,杨春林去五台山大桥下的乒乓球台打球。旁边一个打乒乓球的人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人好像就是当年的恩人。“你是不是很久以前在跃进桥送过一个受伤的人去医院……”
同一时间,那个人也注意到了杨春林,“你是不是当年在跃进桥附近摔断了腿的那个人……”
就这样,44年后,当年的伤者和扶伤的恩人见到了面。这名恩人叫蒋德荣。
“其实,我是很少在扬州的。”蒋德荣说,今年疫情发生后,他留在扬州时间也只有2个月,“跟老杨见面,算是一段奇遇吧。”
蒋德荣,今年68岁。44年前,他24岁。对于当年发生的事情,蒋德荣还清晰记得。
在五台山大桥下“偶遇”后,两人都很激动,聊了很长时间。
“当时救我的还有一个人,你认识不?”杨春林问道。
蒋德荣只知道一些大概信息,“橡胶厂的,姓李,家住老二里桥附近。”
随后,杨春林通过多种渠道打听“另一个恩人”,但都没有收获。
蒋德荣也在帮忙打听,“我有一个朋友,也在老二里桥附近,他听说这消息后,立刻想到了一个人,并告知了地址。”
这个人,就是李家宝,今年75岁。当蒋德荣找到李家宝时,一见面,就认出来了。
李家宝说,这点小事真不值一提。
为了答谢蒋德荣和李家宝44年前的“扶伤之恩”,在杨春林的邀请下,昨天,他们三人聚在了一起。
“你腿现在怎样了?”“你身体怎样?”……闲谈之间,温馨满满。
(通讯员 杭德泉 记者 向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