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师刚站上讲台,教室里110多名学生全部站立,“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教室里,学生一边唱,一边高举着“谢谢老师”“感恩有您”的牌子,他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欢迎袁老师来上课。
“太感动了,我怎么都没想到,今天居然有这样的惊喜。”袁老师说。
“同学们,这就是我常常在课堂上提到的袁野老师,她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前段时间,你们因为有课没有参加学校有关京剧的讲座,袁老师主动提出,要给你们把这堂课补上。”冯凌燕激动地说。
这样的惊喜来自冯老师的精心安排,“我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想让他们懂得传承背后所代表的含义。”
冯凌燕告诉记者,袁老师过几年即将退休,在将《中国民族音乐》这门课“传”给她时,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她将所有的教学素材、教学经验都交给了我,平时带研究生出去采风时,也会把我给带着。”一方面是教学经验的传承,另一方面是师德方面的表率。“11月18日,袁老师在学校举行了一场京剧专业知识的免费讲座,当时我们班学生正好有课,错过了。袁老师立马说,没关系,我再给学生讲一次。”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但凡青年教师有需要、学生有疑问,袁老师永远都是第一时间去解决,无需任何回报。
“京剧具有美育功能,在京剧艺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之下,观众会以京剧艺术中的情理事例作为参照和标准,来形成自己的道德观、人生观和善恶观之定位。”课堂中,袁老师一边表演京剧的经典唱腔,一边给学生普及京剧的常识。这一堂课,大家听得格外认真。
“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不能忘,这也是我们文化的根,这一堂课,是我们师生三代都在上,既是教育的传承,更是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袁野说。
“‘感谢有你,伴我一生’,当我们唱着这样的歌曲时,内心也感慨万千。对于大家而言,今天不仅上的是一堂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课,更是师德师风的教育课。”大一学生吕方圆说。 记者 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