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扬州 > 正文
扬州八旬老党员三个“三等功”背后的故事
2021-05-08 09:29:00  来源:扬州网  

“这是我的‘荣誉室’,见证了我的一生。”5月4日上午,家住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常府社区的马长龙老人,在老伴的协助下将一张张装裱的荣誉证书摘下,认真细致擦拭上面的灰尘。

今年80岁的马长龙1961年参军入伍,是一名驾驶兵,7年军旅生涯,救过人、下过河、打过仗,先后荣获三个三等功。回到地方后,马长龙仍始终坚定“我是一个兵”“我是一名党员”的信念,将“为人民服务”刻在了骨子里。

坚定“救人要紧”

途中救了两条生命

谈及第一个三等功,马长龙抬手指向挂在墙壁上的泛黄证书,思绪一下子回到了1962年。

“我1961年参军,成为一名驾驶兵。”马长龙回忆说,1962年一天,他接到一个紧急任务,驾车护送军长,从无锡赶赴南京军区开会。当他驾车行驶至镇江附近时,突然发现路边跪着三人拦车,身边一名产妇躺在地面,衣服被鲜血染红。

经询问,产妇难产三天,大出血,情况十分危急。“救人!”征得军长同意后,马长龙立即下车救人。将产妇抬上后排座,马长龙一脚油门,直奔南京鼓楼医院而去。“从镇江到南京,我只开了不到40分钟。”马长龙说,所幸抢救及时,保住了两条生命。

“南京军区首长得知后,立即提出表扬记功。”马长龙笑着说,无独有偶,当他们散会驾车返回无锡时,途中再次遇到一名患急性阑尾炎的老人,他还是抱着“救人要紧”的态度,将老人第一时间送去医院,再返回部队。

寒冬下河测量

腿留病根从未后悔

“第二个三等功来自我的‘自告奋勇’。”马长龙告诉记者,1963年冬季,部队来到无锡江边一块荒地,准备开荒生产,可途中一条河流挡住了车辆的去路。

“我们是一边开荒,一边训练,所以这条河必须填埋。”马长龙说,在填埋河流前,需要计算土方,只能人工下河测量深度、长度。当时正值寒冬,气温低至零下,当部队领导正在考虑下河人员时,马长龙早已脱掉身上的棉衣棉裤,一头扎进了冰冷的河水中。“这条河并不长,我一口气就游了过去,来回仅花了5分钟。”马长龙说,当他准确无误地将河流数据上报时,军长这样夸奖道:“小鬼,有培养前途。”

正是这次下水,也让马长龙的左腿患上了静脉曲张,一到阴雨天,就会出现胀痛等不良反应。即便如此,马长龙也从未后悔,他坚定地说,“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自告奋勇地下水。”

遭遇敌机轰炸

所幸人员并无伤亡

“第三个三等功是在战场上荣获的。”马长龙回忆道,1966年,他奔赴援越抗美战场,担任驾驶班班长、组织委员,负责组织驾驶兵搬运炮弹、运送军粮、救护伤员等。

1966年春节前期,马长龙随车将一批生猪从国内运输至前线,当车辆行至大山中,突然遭遇敌机轰炸,一枚炮弹击中山体,导致碎石砸中车辆,所幸人员并无伤亡。

“我的一生都在与方向盘打交道,从驾驶员到驾驶兵,1968年复员后,依然是跑运输。”马长龙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党龄长达58年的党员,不管是参军入伍,还是工作生活,他都保持着“乐于助人”的作风。

1969年,又遇产妇难产,路边拦车,他将对方第一时间送去医院;1971年,一名男子与妻子闹矛盾,路边寻短见,他立即停车,下车救人;1983年,旅客钱包落在客车上,包内放有3万元现金,他驱车帮忙追回…… 通讯员 朱凤琴 记者 陈晨 文/图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