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我市举办政法系统英模事迹报告会。会后,仪征市司法局新集司法所原所长朱学柯的先进事迹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英模、争当英模,做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司法行政人。
朱学柯是土生土长的新集人,1990年起任新集司法所所长,2018年离世,年仅58岁。“28年无差评”是群众对他最大的认可。朱学柯是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履职故事?昨天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刻苦钻研,从“门外汉”到“活字典”
朱学柯1977年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在部队服役5年,转业到地方后,在多个岗位锻炼,1990年起任新集司法所所长。进入司法行政战线后,面对自己法律知识的欠缺,朱学柯认认真真做“功课”:查资料、摘笔记、背条文,逐步成长为一名业务娴熟的司法行政工作者,成为同事眼中的“活字典”。
乡镇司法所处在基层一线,担负着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治宣传等多项工作。从任所长那天起,朱学柯的工作一直如绷紧的发条。28年来,朱学柯始终战斗在基层司法工作第一线,调解各种民事纠纷4300多宗,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8%以上,挽回和减少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他先后荣获江苏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人民调解员、扬州市“十佳调解能手”等省市荣誉,新集司法所2011年荣获“全国优秀司法所”荣誉称号。
与朱学柯共事多年的钱成林说:“老朱脑子里装满了法律知识。不管遇到多复杂难缠的事,他总能解疑释惑加指路,让群众少跑了很多冤枉路。他处理的问题,没有翻案的。”
司法为民,“老百姓的事再小都是天大的事”
基层司法所是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朱学柯的调解工作为啥出色?因为他总觉得为群众多办事,再苦再累都是福,老百姓的事再小都是天大的事。
一次,新集镇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奶奶找到朱学柯,含泪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原来,五个儿子互相推诿,不愿承担赡养责任。随后,朱学柯通过村委会找到老人的五个儿子,对他们进行了情理法教育,五个儿子终于认识到自身过错,第二天到镇司法所签订了赡养协议。
此事过去两个月后,老人经过多番打听找到了朱学柯家,拎着自家养的老母鸡,对朱学柯说:“好人啊,要不是你,我可怎么办啊?”老人要朱学柯一定收下她带来的鸡。可朱学柯坚决不肯收:“为您讨回公道是我的职责,但这只鸡我一定不能吃,否则以后我就无法挺直腰杆为大家说话了。”说完,朱学柯骑车把老人送回了家。
“朱所经常对我说,要做好工作,就要多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工作要耐心细致。”新集司法所的张源说,“老百姓信得过他,有什么事都爱找他。”朱学柯的办公室经常被围得满满的,面对前来法律咨询的乡亲,他总是笑脸相迎,笑脸相送。年纪大的,搀一下;身体不好的,扶一把。乡亲们皱着眉头进来,心平气和离开。
作为基层司法所所长,在调解纠纷时,朱学柯听到最多的是骂声、哭声和埋怨声。有人说:“老朱,你成天跑前跑后,吃力不讨好,还常常两头受气,图什么?”朱学柯憨厚一笑,说:“什么都不图,矛盾纠纷化解了,乡亲们的心气顺了,我比什么都高兴。”
投桃报李,出殡当天群众夹道送行
朱学柯的老同事、新集司法所原副所长许荣说:“老朱这个人,心里始终装着党的事业,即使身患重病,他首先想到的还是工作。”
老许满含泪水讲述了他和朱学柯共同调处的最后一起纠纷。2015年6月27日,工人王某在上班途中经过一家工厂大门口时,因地下电缆漏电,不幸触电身亡。事故发生后,朱学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当时许荣发现他咳嗽很严重,身体很虚弱,就劝他去医院检查,但朱学柯仍坚持夜以继日地做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工作,直到6月30日达成调解协议。7月1日,朱学柯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肺癌,需立即进行手术。然而,那时朱学柯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刚刚调解的纠纷赔偿款能否兑现。他对许荣说:“老许,这也许是我办的最后一件案子,赔偿款不到位我不安心啊。”之后,他四处奔走了7天,受害人家属终于拿到了全额赔偿款,朱学柯这才放心去医院治疗。
多年来,化解矛盾纠纷就是朱学柯的生命组成。
虽然早就带个“长”字,但实际上,所里大量的工作都需要朱学柯亲自做。同事说,在朱所长看来,矛盾不会上下班、纠纷没有节假日,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百姓有需求,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
2018年11月12日,朱学柯离世,年仅58岁。他去世的消息传来时,人们惊诧、惋惜:“常言说,好人常在,可为什么你这么早就离开了?”
朱学柯的女儿回忆,在为朱学柯置办丧事期间,一位到家里帮厨的大伯对她说:“你不认识我,我受过老朱的恩,老朱的事情我必须来。”一位中年妇女来到灵堂前,跪在朱学柯的遗体前磕头,她说:“朱所帮过我大忙,我是专程赶来看他最后一眼的。”2018年11月15日,是朱学柯出殡的日子,虽是雨天,但街道两侧,站满了为朱学柯洒泪送行的百姓。
朱学柯去世两年半了,新集镇的老领导张有成一说起他仍忍不住抹眼泪:“学柯把赤诚的心掏给了群众,群众也报以一颗颗滚烫的心。”
通讯员 赵明 杨莹庆 记者 葛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