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古运河水上观光巴士复航,不仅受到市民的关注和热捧,更引得不少国际友人前来“打卡”。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志愿者杨皓月就在国庆期间主动承担起了运河水上观光巴士的外语讲解工作。
近年来,中国大运河在国际舞台上的“涛声”越来越响,这与一群人致力于用世界语言传播运河文化密不可分——坐落于大运河原点城市的扬州大学,依托学校区位和学科优势,奋力担当,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尤其是推动了大运河文化的“国际表达”。
调研大运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扬大学生撰写6万余字调研材料
“您之前有听说过中国大运河吗?”“您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到中国大运河的?”……前不久,在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现场,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60余名师生志愿者在担当翻译工作人员的同时,还承担起另一项任务——调研了解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一段时间以来,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国际影响力调查团队”已对数千名海外友人发出有效问卷数千份,深度访谈100余名从事运河研究的相关专家学者,撰写了6万余字的调研材料。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精神图谱的重要标识。但我国大运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依然不足。”该团队负责人杨皓月表示,大运河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面临运河文化超级IP亟待打造、大运河文化传播国际化人才短缺等问题。“提升中国大运河文化国际影响力,应注重文旅融合,擦亮文化符号,实现情感共鸣。”
为实地了解大运河文化传播的现状,团队走访调研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市大运河展示馆、苏州大运河遗产展示馆等13个单位,遍访扬州具有代表性的大运河遗产点,为提升运河文化内核增添现实依据。
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运河故事
整合学科优势推动运河文化“走出去”
“运河文化的国际传播是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内容。”团队成员王嘉汶介绍,历史上的大运河一直以包容性和开放性沟通南北。当前,研究并推动运河文化的国际传播对于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7年至今,扬州大学团队通过设计特色运河文化旅游精品路线、提供多语种景点标识和指南、研制大运河旅游纪念品等方式,持续擦亮运河文化的国际符号。2020年,团队完成了《世界遗产运河的保护与传承——大运河文化带视角》一书的撰写,该书在不久前的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上作为礼物,由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赠送给参加论坛的国内外嘉宾。
此外,团队还组建外事服务团,编写英法文版《中国京杭大运河之老店》、英文版《大运河文化进校园》教材,积极宣传中国大运河文化,推动运河文化“走出去”。
“大运河是一条滋养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推动运河文化的国际传播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大学大运河文化院副院长黄杰说,近年来,扬州大学整合学科优势,构建智库高地,融入文化、语言、环境、生态等学科资源,形成了包括运河产业文化、运河非遗文化、运河美食文化、运河生态与园林景观等多个研究方向“百花齐放”的研究格局,为规范化和国际化推动运河文化研究与创新书写了新篇章。
通讯员 张运 记 者 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