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冠霖) 随着气温不断攀升,上周末,梅岭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在花都汇校区游泳馆开启实践课程。
早上7点,梅岭小学花都汇校区游泳馆内已经出现忙碌的身影,调试水温、检查防滑垫、摆放手牌、冲煮姜茶,老师们在为第一次的实践课程做着准备,一次又一次地调整优化。8点20分,第一批参加实践活动的二年级学生在班主任和家长代表的带领下走进更衣室。每位学生按照自己的手牌号码换好衣服后有序进入游泳馆内。
实践课程每节时间90分钟,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为憋气、漂浮、水中行走站立等。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二年级的孩子们认真学习,努力掌握水下活动的技巧。
记者了解到,本次培训活动,各班邀请了家长代表全程参与,在学生结束实践课程前,由家长分别提前打开男女淋浴间的水龙头,调试好水温,以便孩子们及时走进温度适宜的空间,避免出水后受凉。家长协助孩子们更换衣服、收拾物品后,前往学校舞蹈房饮用姜茶,驱寒补水。据悉,为了充分发挥学校游泳馆的便利条件,实现校区资源共享,践行教育均衡理念,梅岭校区二、三年级的学生也将根据课程的时间安排,由学校统一安排大巴接至花都汇校区参加游泳馆内的实践课程。
“我们开设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及应急求生技能实践课,意在向更多的学生传授防溺水、落水自救等应急求生技能技巧,掌握意外状况下救护与自救的基本方法,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救能力。”梅岭小学校长贾传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