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要夯实基层治理根基,需做好党建引领、人才支撑、产业发展三篇文章,以基层治理赋能乡村振兴“满盘活”。仪征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民生为基石,以“党建强”带动“治理强”,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切实赋能乡村振兴事业。
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仪征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第一驱动力”,创新“党建+协商议事”模式,积极探索“网格+党建引领+民生服务”工作方法,建立“精网微格”治理体系,通过设立“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紫藤议事亭等专属阵地,定期召开网格“议事会”,满足人民群众常态化、多元化的协商议事需求,不断提升群众的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 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培训等方式,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仪征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党组织领衔、书记领办、党员领跑“三领”工作机制,持续选优配强干部人才队伍,新提拔2名实绩优、群众公认度高的村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新考录5名优秀村书记进入事业编,基层党组织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另一方面,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产业基地”等模式,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仪征围绕全市8条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以“党建强、发展强”为导向,进一步建强产业链综合党委,积极开展产业链“百雁争锋 红链赋能”行动,逐步推动组织链、活动链、服务链、技术链等“多链融合”,以一系列有力措施,聚力赋能乡村振兴。
人才支撑,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加强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指导等方式,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仪征坚持实施“乡土人才联村共富”行动,以全国致富带头人、省优秀共产党员刘金伟,省级新农人陈朝云为标杆,确立产业领军型、技术专家型、信息富集型、创业新星型等4类先锋人才标准,吸纳26名党员致富能人到经济薄弱村指导、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人才智力支撑。优化人才环境。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拿出100余万元在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现场兑现25个村集体增收激励奖金,村书记最高到手6.5万元,以“真金白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人才流动。加强城乡人才交流,鼓励城市人才到农村挂职、兼职或创业,为农村带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加强党员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中发展党员,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新鲜人才血液。
产业发展,点燃乡村振兴“主引擎”。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仪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仪征建立市领导联系、镇领导班子成员挂钩、第一书记驻村、机关国企结对、银行商会协助等“1+5+N”产业兴村工作机制。优化产业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格局。同时,要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提高产业竞争力。由仪征市级层面规划,紧扣S353和美乡村片区建设,围绕“林茶果蔬稻”5大板块,促成5镇1园17个村以产抱团,规划实施11个片区联合运营项目,全力打造扬州市域中唯一以山地丘陵为特色的强村富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片。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对农业产业的科技投入,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仪征坚持镇级统筹,引导各村广泛参与镇域内重点特色产业分工。例如,月塘镇实施茶园飞地抱团项目,由紧邻示范园的4个村打破行政村区划界限,共同建设区域联合共富工坊,推动区域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仪征市委组织部 朱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