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上周末又迎来了清明节前祭扫小高峰,市区各大墓园人流涌动,祭扫市民达6万多人次。由于媒体做了错峰错时祭扫大量宣传,今年清明祭扫秩序呈现“高峰不高、平峰不平”的特点,鲜花祭亲人也成为一种新风尚。
为应对清明祭扫高峰,茅山公墓增设服务窗口、增加服务人手,还设立志愿服务驿站,为群众提供免费轮椅、饮用水、道路指引等志愿服务。3月30日记者看到,前来祭扫的市民手中大部分为鲜花或塑料花,没有传统的纸钱。在公墓大门前,放置了多块指示牌,提醒市民禁止焚烧纸钱。
茅山公墓还推出“清明花香悠远 人间思念绵长”公益活动。“愿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妈妈,你还好吗?”只见小卡片、红丝带上写满了对亲人的思念,而“云端电话亭”的天堂电话则给了人们更直接更尽情倾诉的机会,吴女士在跟父亲一通“叙述”后,觉得轻松了许多。据了解,从2020年开始,扬州市就开始倡导文明祭扫,不焚烧纸钱,通过其他方式缅怀亲人,也得到了大部分市民的认可与支持,同时,加强对园区祭扫活动的监督与管理,维持文明良好的祭扫秩序。
扬州墓园人生驿站亭前也站着不少祭扫的市民,当他们输入姓名之后,一尊墓碑便从花丛中升起,幻化的蝴蝶翩翩飞来,就像一场生命的赴约。该设施通过AR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将绿色殡葬理念与网络虚拟技术深度融合。西屏山人文纪念园充分吸收生态安葬和群众祭扫需求高度融合的成功经验,在生态殡葬景观示范带悬挂AR大屏,亲属可调用AR墓碑进行祭扫,可以查询逝者当时的生态葬活动影像。
另外,我市持续推进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目前已经完成《扬州市区殡葬设施布局规划修编(2024—2035年)》征求意见稿,对殡葬设施的选址、数量、布点作相应调整,最终完成6处区级公益性公墓(骨灰堂)、3处区级殡仪服务中心选址和44处新建乡镇公益性公墓选址,结合公墓新建24处骨灰堂、25处乡镇殡仪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后预计新增墓穴穴位(格位)7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