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各地、各级、各部门重点围绕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理“四大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实效,全力打造出的一个个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提升颜值、展露新姿,使良好生态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迈入正轨
近日,记者在扬中三茅街道丰裕社区五星花苑看到:焕然一新的垃圾分类亭内设有2个蓝色可回收垃圾箱和1个红色有害垃圾箱,不时有小区居民拎着垃圾袋,按照垃圾箱上的分类图示,将垃圾对应投入。而一旁的宣传栏上,朗朗上口的“垃圾分类七字诀”短短几句顺口溜便将垃圾分类的小诀窍讲清楚了。宣传栏上还公布了巡查员、指导员、宣传员姓名和电话,小区里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也榜上有名。
扬中市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俊介绍,目前扬中市已有99个小区实施垃圾分类,其中21个小区实行市场化运作。截至目前,该市共投放垃圾分类亭41座、宣传栏21处、垃圾分类环保屋10座、分类防盗垃圾箱164只。
据了解,2020年镇江全市计划新建改建垃圾房2982座,截至目前已完成1733座,完成率达58.1%。同时,积极配备汽车、电动车、三轮车等收运车辆,并对现有的非密闭式生活垃圾清运车辆实施密闭化改造,今年计划购置、改造垃圾清运车辆454辆,目前已完成180辆。
农村“厕所革命”变化真是大
小厕所,大民生。根据中央和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部署,我市按照政府主导,项目化管理,多部门协作,强化工程质量等工作要求,持续推进农村户厕改造,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截至去年底,我市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覆盖率达93.75%。今年,将继续按照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大力度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并同步启动户厕修缮工作,力争年底之前基本完成全市户厕无害化改造。
镇江新区姚桥镇石桥村不久前刚刚完成户厕改造,村民们纷纷表示,现在家里的厕所用起来更省心、舒心。此次户厕改造中,66岁的村民邱新生家门口的露天粪坑被填埋了,取而代之是设计更加科学的三格化粪池。“原来我自己挖的粪坑就一个格子,现在这个更卫生、更环保,可以一格格进行过滤,走近了也没有味道。”
镇江新区卫生社会发展局卫生健康科科长薛宣东介绍说:“截至5月上旬,镇江新区已完成新建无害化卫生户厕818户,完成任务数的80.9%;完成提档升级卫生户厕2100户,完成任务数的84.9%;已清除露天粪缸4545个,完成任务数的82.6%。
生活污水治理将实现全覆盖
骄阳似火,在扬中市开发区太平小区,推土机、挖掘机不时发出轰鸣,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铺设生活污水管道。江苏恒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黄汉康领着记者一边查看已经建好的部分管网,一边介绍说:“太平小区共分三期,总户数325户,正铺设1450米直径为400mm的污水主管网和6000米直径为300mm的支管网。另外,还将新建一座每天排放污水2160吨的小型泵站,将惠及周边7个居民点污水排放。目前,一期、二期已完成埋管3000米,路面恢复50%,三期也将开始施工。”
太平小区只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一个缩影,江苏恒绿公司承建的扬中市农村污水治理工程EPC+运维项目,涉及扬中市98个居民点,受益居民11254户,污水管网改造达381公里,铺设雨水管网40.5公里,新建提升泵站10座、小型处理设施38座,新建信息化管控平台1座。
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累计完成988个规划发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其中接入管网112个,建设独立处理设施530座,总投入10.96亿元,已有84177户农户受益。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在丹阳市访仙镇农业服务中心,挂着“废旧农膜回收站”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牌子的仓库已堆满了一大半回收来的农膜。负责回收工作的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董铭智用一连串数据展示出工作成效:2019年,全镇农膜使用量36.03吨,农膜回收总量28.11吨,农膜回收率达78%,其中棚膜使用量为26.59吨,棚膜回收总量24.24吨;地膜使用总量9.44吨,地膜回收总量3.87吨,其中固定回收点回收量3.08吨,社会化组织回收量0.58吨,其他0.21吨,地膜回收率达41%。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部门按照《镇江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专项工作方案》要求,围绕目标,狠抓措施落实,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废弃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培训2次,建立春季地膜减量替代试验示范点2个,建立了1个县级回收总站和32个镇级回收点启动废旧农膜回收。
本报记者 徐蕾 栾继业
本报通讯员 何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