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镇江 > 正文
追忆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糜林③:“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
2021-11-12 10:36:00  来源:镇江日报  

 

又是丰收时节,在市农科院果树研究室,糜林的办公桌仍原地守望,桌上“党员示范岗”的标志牌被擦拭得一尘不染,阳光透过窗户照耀,显得格外神圣。

农科院通过保留糜林办公桌的方式,让大家觉得糜林仍和我们在一起!万春雁、李金凤等年轻一代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从田头回来,感到疲劳了,有时会到糜林的座位旁默默待一会,似乎很快就又有了力量!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要多为老百姓办实事”,糜林生前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带动着更多的人一起为农民排忧解难,让农民少走弯路,走向共同富裕。

2009年7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的万春雁来到农科院工作,糜林是带她成长的老师。万春雁眼中的糜林总是一手搞科研,一手搞服务,每天像陀螺一样忙个不停,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不管是栽培攻关、技术研发,还是打老叶、浇水,大事小情老师总是身体力行,“5+2”“白加黑”地实干。

糜林总会跟年轻同志说:“我们是地区所,要加强‘接地气’技术的研发,注重田间生产管理,熟练掌握果树修剪技术,为果树产业做好服务,要会说会做,问什么会什么,不要讲自己只学了梨或草莓, 别的一问三不知,一定要扎扎实实为农民办实事。”

每次和糜林一起下乡服务,年轻人总会看到糜林是一边修剪一边讲解,一步一步、仔仔细细从不马虎,农户在旁边看,他剪了一棵不够再剪一棵,直到农民学懂会弄才罢休。糜林说:“看到农民种不好果树会特别心痛,想让他们都学好种好,能多帮一点就帮一点!”

2019年,贵州铜仁市先后有13批、1500人次的致富带头人来市农科院学习果树种植,时间基本都安排在节假日,糜林从来没有不耐烦,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学员讲解着怎么才能种好葡萄、草莓、梨和桃等果树,七八月份的大伏天,糜林常常满头大汗,衣服湿了一身又一身。糜林没有畏难,还说:“只要还有一个人要听要学,我就要不打一丝折扣地讲给他听!”

糜林去世后,农科院的同志们化悲痛为力量,毅然接过继续为农服务的重任,全力为百姓办实事。今年以来,他们成立了江苏丘陵地区应时鲜果先锋团队,对镇江地区的草莓、葡萄、桃、梨等应时鲜果产业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将发现的草莓促早育苗技术、梨品质提升技术、葡萄土壤改良技术、桃品种改良等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科研攻关的重点。按照产业需求和党员技术专长,他们还划分了小组,开展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并在各个重点时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果树研究室党支部先后与3个基层党支部、11个农业经营主体结对共建,进行深度合作帮扶。

目前,市农科院的技术人员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糜林精神。和糜林同龄的老专家中,芮东明研究员全力推广葡萄新科技,阎永齐副研究员专攻桃和猕猴桃的种植,年轻一代中则形成了葡萄是刘吉祥、草莓是李金凤、梨是霍恒志、桃是杨勇、猕猴桃是陈成等各有所长,百花齐放的格局。他们除了和糜林生前指导的农户继续对接服务,还与丹徒区高资街道水台村、天王镇唐陵村、后白镇长里岗村、丹阳市司徒镇进行了专人全方面的技术对接指导。这些年轻的技术人员更是被农民们亲切地称为“小糜林”。

“永远和群众在一起,糜主任没有走远!”33年来,糜林科技兴农的脚步踏遍了5个省、17个县,把道德模范的光辉洒在乡野大地、贫困山区,用每一点知识滋养每一寸土地,糜林种下道德的种子,树立起精神的旗帜,筑就信仰的灯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糜林生命的长度、厚度不再仅局限于57岁,新时代一大批像糜林这样心系人民、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奋斗者正在不断涌现,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夯实一块块基石!本报记者 栾继业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