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叶剑记者朱秋霞)“孩子,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轮椅,有了它,你就可以更方便地出门了。”近日,镇江高新区蒋乔街道14岁困境少年晨晨(化名)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台专用的辅助轮椅。
为强化我市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质量、提升关爱工作队伍水平,不断延伸拓展“家门口慈善”服务内涵,市民政局与市慈善总会联合开展“镇爱童享・困境儿童全周期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慈善关爱项目。
该项目于7、8月份在全市34个镇(街道)开展了集中筛查,走访了86户家庭。在项目确定的837名服务对象中,共有500多名困境儿童参加了筛查。经过系统数据分析,有120余名困境儿童筛查结果为异常,经过面谈后,确定了约20名个案服务对象。近来,在项目组推动下,一个个温暖的故事正在悄然发生。
晨晨患有先天性脊肌萎缩。多年来,因患病而无法正常行动,一直未出家门,与社会处于隔离状态。项目组在走访这个家庭的过程中观察到,经济条件一般的父母由于长期在生活上照料瘫痪在床的孩子,已经无暇顾及孩子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加上在孩子7岁时有了妹妹,父母的注意力分散到妹妹身上,导致哥哥在心理和情感上既有对家人长期照顾自己的亏欠感,又有被忽视的委屈却不敢向父母表达。
项目组及时对晨晨开展了专业化、系统化的支持性服务。在家庭方面,通过面谈等方式让父母看见自己的内心,给予他们积极的理解和支持,引导他们看见孩子的精神需求,体会孩子敏感的内心,更加公平地关注每一个孩子。从个人需求方面,通过谈心疏导,引导晨晨表达自己的需求,邀请神经科医生上门指导,为其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镇江海关志愿团队在了解到晨晨的情况后,登门看望了他,送来了他需要的书籍和玩具,同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为他准备了专用的辅助轮椅,希望通过改善他的出行条件,鼓励他逐渐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开启新的生活篇章。
“试试看,坐上去吧!”在蒋乔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社工以及镇江海关志愿者的帮助下,晨晨小心翼翼地坐上了轮椅。他轻轻地抚摸着轮椅的扶手,仿佛在确认这是否真实。志愿者们细心地为他调试了轮椅的各项功能,确保他能够舒适、安全地使用。晨晨尝试着在家中移动,虽然动作还有些生疏,但兴致盎然。
志愿者们还与晨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因病多年未出家门的晨晨,面对志愿者们的热情与关怀,逐渐敞开了心扉,“我只能通过平板电脑看照片,但一直没有机会去外面看看。”他羞涩地说,眼中透露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很多值得你去探索和学习的地方。有了这个轮椅,你就可以多出去走走,结交更多的朋友,享受生活的乐趣了。”心理咨询师耐心地与晨晨沟通,鼓励他勇敢走出家门。
据了解,推动关爱服务从物质保障为主向物质与精神兼顾拓展,从维护基本生活为主向维护权益拓展,“镇爱童享・困境儿童全周期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慈善关爱项目不断深化关爱服务内涵。在对个案服务对象开展每月不少于3次的专业化、系统化的支持性服务的同时,于前段时间开展了20名困境儿童的微心愿征集活动,链接社会资源,积极为他们圆梦。截至目前,20名困境儿童微心愿已经全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