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佳)“今天我们社区食堂开业了,欢迎大家来用餐!”近日,镇江和平路街道金湖社区精心打造的老年助餐点正式营业。清蒸鲳鱼、番茄炒蛋、素什锦、红烧鸡块……菜品整齐摆放、热气腾腾,不一会儿便坐满了前来尝鲜的老年人。
金湖社区下辖多为安置小区,常住人口超9000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38%,属于典型的老龄化社区。近年来,老年人到社区反馈较多的就是“做饭难”和“吃饭难”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独居、失能、高龄老人来说,能在“家门口”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也成为日常生活的刚需。为此,社区立足实际,在深入调研、积极走访的基础上,将“老年助餐”纳入今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老年助餐既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在筹备过程中,社区充分考虑了老人们的实际需求和特殊情况,选择靠近居民集聚区的餐饮企业作为助餐点,还在用餐环境上下足功夫,食堂不仅完善了基础设施,还进行适老化改造,如无障碍通道、防滑脚垫、坡道、扶手等,以保障老年人安全出入。
虽然社区食堂是由一家对外经营的餐馆建起来的,但在菜单选择和食材品质上同样严格把关,每天都会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口味偏好,科学制定低盐低糖、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且色香味俱全的食谱,既满足老年人的味蕾需求,又兼顾了健康养生。同时,所售菜品均为小份菜,居民可以自行选择拼菜、堂食或者打包,用餐方式灵活。社区食堂还定期收集大家的意见建议,对菜品和服务进行优化调整。
想让社区食堂“长久飘香”,不仅要把“民生账”置顶,还要把“经济账”摆平。针对不同群体,助餐点实行三类就餐收费标准。社会人群用餐享受正常“市场价”,6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午餐、晚餐8折“幸福价”,年满60周岁且属于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及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则可以享受每人每次“3+3”的午餐补贴“暖心价”(财政补助3元,慈善补助3元),其中慈善补助每人每年不超过150次。符合条件的居民就餐结算时凭卡可以直接当场享受优惠。
“这里有政府监管,卫生有保障,环境好、品种多,关键价格还实惠。”82岁高龄的李大爷高兴地说。正式营业的第一天,社区食堂就人气火爆,接待老年顾客300余人次。令人欣喜的是,开放式的柜台、明亮整洁的就餐环境、惠民的价格,“家门口”的社区食堂不仅受到老年人喜爱,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
小小的社区食堂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基层治理水平的精细化程度,反映的是地方政府改善民生、促进民生的努力。助餐点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就餐难题,也成了社区老年群体的温馨社交家园。这个飘着饭香的民生工程,正用舌尖上的温度,温暖着辖区长者的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