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钱就能吃上这么好的午饭,还有啥可说的?现在也太幸福了,实在是太满意了!”近日,走进掩映在油菜花海中的丹徒区辛丰镇东街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1岁的庄红平正和10多位老人聚在宽敞明亮的餐厅内聊天,等待着食堂“开餐”,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庄红平一脸满足。
“开饭喽!”随着厨师师傅一声吆喝,大家在窗口前有序排队。厨房内,清炖肉圆、糖醋面筋、蛋炒洋葱以及米饭和例汤已经准备好。庄红平和他的“饭搭子”刘和根一人买了一份,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庄红平与刘和根是东街村沿街自然村人。庄红平视力残疾,独自一人靠低保金生活,80岁的刘和根是他的好朋友。自从去年年底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业”以来,两人又成了“饭搭子”。“我们上午就过来玩了,这里可以看电视、做理疗、唱卡拉OK,还有人聊天,到了中午一块钱就能吃一顿饭……”庄红平说,助餐点的饭不仅便宜,营养搭配也合理,不像原来自己在家吃饭,都是随便凑合。午饭问题解决了,庄红平感觉自己的低保金“经用”多了。
东街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做好“家门口慈善”服务,2024年东街村在丹徒区民政局、慈善总会及辛丰镇政府的精心指导下,历时4个多月,于2024年11月全面建成集康养、助餐、文娱于一体的东街村慈善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超130万元,总建筑面积760平方米。
慈善综合服务中心分为上下两层,其中一楼为示范性养老睦邻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有日间照料区、康复训练室、健康活动室、心理疏导室及宣传展示区,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及精神文化需求,二层为慈善社工室与精障康复服务点,为特殊群体提供专业化社工支持及康复服务,构建全龄友好型服务矩阵。
项目筹建期间,23家驻村爱心企业及个人慷慨解囊,以善行义举彰显社会责任,不仅助力硬件设施升级,更带动形成“尊老敬老、向善而行”的文明新风,让慈善力量成为托起老年幸福的重要支撑。
项目建成后,养老睦邻点针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重点优抚对象、计生特扶对象等六类特殊老年群体以及村里90岁以上老年人推出的“一元午餐”受到群众热烈点赞。东街村有村民2800余人,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40%,其中六类特殊老年群体24人,90岁以上高龄老人24人,都成为“一元午餐”的受益群体。
“一元午餐”得以实现,是多方爱心力量的共同“托举”。“东街村助餐点三菜一汤一饭定价8元,这其中就有运营方中鼎养老考虑到农村老人收入较低,进行了让利。在这8元中,市民政、财政、慈善总会针对六类特殊老年群体,建立的‘3+3’助餐补贴制度(即市财政补助3元,市慈善总会补助3元)共补贴6元,再加上村委会补助1元,这样个人只需支付1元,就可以吃到一顿营养搭配合理的午餐。对于90岁高龄老人,则由村委会多补贴一点,同样也只需支付1元。”上述负责人说。本报记者朱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