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下水道突然堵了,通过社区网格群就能联系到‘邻里工匠’上门服务,真是太方便了!”近日,镇江市京口区四牌楼街道北固山社区第四网格居民胡阿姨感叹。
这只是四牌楼街道“邻里工匠”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针对生活服务师傅不好找、服务不规范、收费不透明等问题,四牌楼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推进“家门口”党建为抓手,打造了“邻里工匠”服务品牌,实现了生活服务需求端和供给端的精准对接和高效匹配,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截至目前,专业化服务队累计开展上门服务300余次,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满意度达98.6%。
强化红色引领集聚服务先锋力量
街道党工委以“红色引擎”驱动“邻里工匠”品牌建设,破解基层治理资源不足难题。
贯通“网格排查、党员示范、群众协同”工作模式,精选71名家电维修、手工制作等专业人才组建服务队。按专业技术,分为“螺丝刀”“红师傅”等10支分队,精准对接家电维修、适老改造等10类民生需求。北固山社区第四党支部书记魏建国带队维修小家电43件,民主新村社区党员郭志富帮助特殊群体整治用电隐患20余处,形成了“支部牵头、党员领办、群众受益”服务闭环。目前,已累计解决群众急难问题63件,推动资源精准下沉至治理末梢。
完善制度设计优化服务标准体系
“现在家里水电出了问题,一个电话就有专业师傅上门,收费明细一目了然,真正解了百姓之忧。”阳光世纪花园居民李阿姨点赞道。
记者了解到,为兜牢“三位一体”标准化服务体系保障,集中精力为民解忧,街道聚焦资源转项目、需求转服务、问题转成效,着力实现了服务价格透明、标准统一。
此外,街道赋能“工匠成长计划”,开展职业道德培训、技能比武、案例评选等,培育专业力量,形成示范效应;激活“接单-服务-回访”全流程监管机制,凭借闭环管理提升服务质效。
创新供给模式延伸服务温暖触角
街道党工委深化党组织主导的“公益定点、低偿流动、兜底保障”服务体系,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微家、便民服务驿站等阵地,开展公益活动50余场,精准覆盖2500余人次;设立楼道服务公示栏,通过“线上预约+线下接单”模式,响应诉求250件次。聚焦特殊群体,深化实施“订单式”精准帮扶,延伸全域服务组织触角,聚焦需求靶向优化供给,以满意归程机制增强党群黏合度,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力与组织战斗力。前不久,道署街社区依托“梁刚卫老党员工作室”对2个低保户家庭的电路进行排查与灯具换新,有效消除漏电、短路等安全隐患。
未来,四牌楼街道将立足群众需求、聚焦群众关切,持续深化“党建+工匠服务”模式,年内推动工匠队伍社区全覆盖,把居民生活中的烦心事解决在“家门口”。本报记者 林兰 本报 通讯员丁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