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清澈见底的大河,在夏日里静静地流淌;河两侧的古色古香的凉亭、农家住宅墙画等景点组合成一个偌大的“河滨公园”;百姓“美丽菜园”旁,两个绿色蓝色的垃圾桶镶嵌其中,巧妙地构成一个“微景点”……这是7月13日上午,记者在兴化市戴南镇刁良村看到的一幅美丽乡村风俗画。
该村党总支书记王俊岳介绍,刁良村是个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有着好多古树、历史遗存。在实施全域旅游规划的进程中,他们利用这些人文资源巧妙地打造了会船、古巷、私塾、“庭院公园”等一批景点,前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该村获得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绿化示范村、江苏省二星级康居示范村、泰州市生态村、泰州市特色田园乡村等多个称号。今年1月,戴南镇在刁良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村里抓住这一契机,将各种颜色的垃圾桶置放在美丽环境之中,打造成100多个“微景点”。
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垃圾分类亭前,两位环卫管理员正在清理运送垃圾。68岁的黄民生老人介绍,通过村里的大力宣传,大伙儿都知道垃圾分类的要求,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送到分类亭,或者到兑换点换取日用品。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就近送到垃圾桶里。村里共投放了300多个大小垃圾桶,建起12个垃圾分类亭。
在进出村庄的大道旁,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绿色果壳垃圾箱,与周围绿色的稻田相互映衬,别有一番风味。
在绿树成荫的村庄大道旁,伫立着一座绿色的小房子——垃圾分类便民兑换点,这里原是村里的一个仓库,现在成为村头一景。77岁的江长海老人是这里的“总经理”,货架上放着洗衣粉、肥皂、牙膏等日用品,三个小房间里放着不同类别的垃圾。他指着贴在墙上的《垃圾换物积分兑换规则》说,对每一种垃圾都有积分的标准;对每一件商品都有兑换标准。正在现场用废旧锂电池兑换商品的71岁的纪建民老人说,这里“买卖公平”,等分数积多了就来领取自己需要的商品。
戴南镇行政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凤华介绍,镇党委政府把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各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双考核”,目前全镇已有24个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其它村正在按照规划抓紧推进。
兴化市环卫处党总支副书记陈银建看了刁良村垃圾分类的现场后说,把垃圾桶“打扮成”美丽乡村建设的“微景点”,是个创新之举,我们将向全市推广这一做法。
(特约记者 袁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