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张长生/文杨群/图)退休以后,他仍然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入党誓言,牢记初心使命,尽己所能,助力脱贫攻坚。几年来,他和泗阳县老科协的同志们一起经常奔走在田间地头、企业车间,为企业振兴、农民致富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他就是泗阳县老科协会长王民。
王民出生于农民家庭,历任乡农技员、乡(镇)长、党委书记、县委常委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工作。退休以后,2017年12月,他当选宿迁市老科协副会长、泗阳县老科协会长。
为农民脱贫致富建言献策
2017年12月,担任泗阳县老科协会长以来,王民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泗阳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课题,跑遍全县种植养殖大户和家庭农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发展现状,倾听农民呼声,积极研究对策措施。三年来,他先后撰写了30多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理论文章。其中,《关于强化扶贫攻坚工作的认识与思考》《三产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浅谈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关于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民居住区的认识与思考》等文章,被泗阳县委书记徐勤忠批示给相关部门和乡镇学习落实,在全县范围内引起很大反响。此外,他撰写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面小康建设》等10多篇文章,在《江苏老科协》《智汇》等报刊上发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在宿迁市老科协建言献策征文活动中,他又有3篇文章获奖。
为惠民项目落地牵线搭桥
“中国泗水古城文化特色小镇——振兴乡村的系统工程”建设项目是江苏神顺建材有限公司和中治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拟在泗阳县卢集镇的一个重大投资意向,总投资近百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给泗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提升泗阳文化品位,也给地方带来数以千计的就业岗位,推进农民脱贫奔小康,发挥重要作用。为了促成项目尽快落地,王民牵线搭桥当好“红娘”,在泗阳县人民政府和投资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他还带领投资商到卢集镇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会同他们做好合作意向书,研究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方案,在他的热心努力下,该项目已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
为农民增产增收破解难题
泗阳的“八集小花生”是知名品牌,该产品已进入多省市商场、超市,深受消费者亲睐。然而,由于连年重茬种植,加上缺乏科学田间管理,衍生了大量的地下害虫。无奈之下,农民只能加大农药用量,致使花生品质退化,产量降低,污染严重。2017年,有的田块亩产花生只有300多斤,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农民纷纷缩减种植面积。这就直接威协“八集小花生”品牌的生存。针对这种情况,王民组织农业方面的专家张再平等多次深入到花生种植田块,看长势、查土壤、测产量、问农户,寻找花生减产歉收的原因。他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不要放弃千辛万苦创立的“八集小花生”品牌。同时,他协调县、乡相关领导,积极争取农资方面的扶持。
2018年4月,王民会同张再平、陈宗法等农技专家在双桥村周庄组开办花生种植技术培训班。用一周时间每天晚上授课,向花生种植户传授起垄栽培、平衡施肥、科学用药等技术。同时,在周庄组选择20亩试验示范田块。从施肥到喷药等方面现场对花生种植户进行全程指导、对田间管理进行全面管控。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专家检测,2018年实验田块与对比田块亩产量增长了30%以上,参试农户陈德喜家七分地花生卖了2960元,且病虫害明显减少,花生的品质有明显提高。这一实验成果,给当地花生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
近年来,农户们踊跃扩大花生种植面积。现在,“八集小花生”成为八集人民脱贫致富支柱产业。
今年夏天,由于连降暴雨,王民一直放心不下“八集小花生”的长势情况,他冒雨带领老科协的同志深入八集乡,逐个田块查看,并对小花生的夏季田间管理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保障了花生优质高产。
今年,他先后四次深入方飞家庭农场、长顺家庭农场等10多个种植养殖基地,了解农场发展情况,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帮助他们争取政策支持,解决实际困难。
为三产融合发展做好服务
江苏华绿生物有限公司是泗阳县的龙头企业,也是泗阳县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王民多次组织菌业分会的老科技工作者,助力江苏华绿生物有限公司开展技术革新。通过研发,在金针菇培养基中增加了干豆渣,减少了米糠、啤酒糟、甜菜渣等成本较高的原料,增加玉米芯、棉籽壳等成本较低的原料,每瓶成本核算降低约0.01元,品质提升5%左右,按照公司2018年-2020年产能计算,合计增加经济效益3765万元。
这个配方使用多种农作物下脚料,不但提高了农产品下脚料利用效率,而且变废为宝,同时通过配方的合理搭配,进一步提高了金针菇的产能与质量。另外,出菇后剩余的菌渣还可以制作有机肥等,降低了农业成本,有效地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实施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高渡镇是泗阳县知名的粮食大镇,每年有1500万斤水稻和小麦销往外地。以前,每逢收获季节种粮大户都要为粮食能不能卖上好价钱而忧虑。尤其是收割时候,遇到连阴雨更是担心到手的收成遭受损失。为了破解这个难题,王民动员个体私营分会一位会员在高渡镇开办“泗阳供销粮食银行”。他每年都和种粮大户签订购销合同,让农民种踏实地、放心地。在保证粮食品质的情况下按高于市场价收购,尽量让老百姓多得实惠。比如,去年夏季,他按照比其他网点每斤高出6分钱的价格收购了700多万斤小麦,仅这一季就让老百姓多收人40余万元。农户在粮食银行存入价值1万元的粮食,每年可以得到600元利息。农户凭存折到指定超市购买农药、化肥等物资价格还要下浮6%,让农民享受两次优惠。三年来,仅这一项就为农户减少种植成本近140万元。对于购买大批量农资的,他还免费送货上门。
在高渡镇开办粮食银行获得成功以后,个体私营分会又分别在卢集、临河、穿成等乡镇相继成立了7家网点。几年来,粮食银行为农民增加了上亿元收入。
今年5月份,《人民日报》《县域经济报》等报刊专题报道了王民助推三农发展的事迹。泗阳县老科协多次受到泗阳县委县政府和省、市老科协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