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宿迁 > 正文
“绿色低碳”成为宿迁“新常态”
2021-08-30 10:04:00  来源:宿迁网  

宿迁网讯(记者 高云龙通讯员 邵丹)今年8月23日至29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是“节能降碳,绿色发展”;8月25日为全国低碳日,主题是“低碳生活,绿建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绿色低碳”,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

一直以来,宿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特别是今年以来,宿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全力打造让绿水青山充分展现、金山银山充分体现的美丽江苏宿迁样板,努力让“绿色低碳”成为宿迁“新常态”。

保护环境——筑牢美丽基底,扩充生态容量

白墙黛瓦,小桥流水……走进如今的宿城区耿车镇刘圩村,宛若置身江南水乡。“现在,家门口就是个大公园,这样的好环境我们很珍惜。”村民王慧说,“我们都行动起来,养成‘绿色低碳’生活习惯,使衣食住行更环保,一起守护好环境。”

聚焦“绿色低碳”,宿迁坚持原生态保护与优生态治理并进,突出“四管齐下”,全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宿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已连续四年领跑全省。

做好生态容量“加法”。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大力实施植树造林等“增绿扩容”工程,持续推进河湖禁采等“生态修复”项目,洪泽湖、骆马湖退渔禁捕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全市林木覆盖率全省第三,自然湿地保护率苏北五市第二。

做好问题整改“减法”。在开展耿车片区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的同时,全力抓好中央和省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能,河湖“四乱”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全面整治,铅酸蓄电池等一批“两高”项目被有序清退。

做好生态设施“乘法”。以雨污分流、垃圾分类等设施建设提升污染物收集水平,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功能完善提升污染物处置能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制镇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做好污染治理“除法”。聚焦源头减排,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刚性要求,持续推进扬尘、工业废气等专项整治行动,今年1至7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增幅全省第一;全面开展水体全域协同治理,深入实施大运河沿线、骆马湖东岸“一线一岸”,西南片区等水环境综合整治,成功获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坚持精准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相结合,扎实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

值得一提的是,宿迁还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推动形成责任落实、执法监管、约谈督办、追责问责“四位一体”的推进机制;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明确项目准入等标准导则;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生态环境在线监管网络平台与城市综合运行平台互联互通;健全市场调控机制,推动生态环保与资金奖补、贷款融资等挂钩,确保污染治理常态长效,让一幅幅山水田园的美丽画卷在西楚大地生动展现。

绿色发展——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

“技改之后,大幅降低能耗的同时,产值较之前提升了1倍。”据瑞泰精密科技(沭阳)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投资10亿元对主要应用于蓝牙耳机等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高密度柔性线路板生产车间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发展提质增效。

要实现“绿色低碳”,推动低碳生产是关键。宿迁精准发力,在调结构、转方式上下功夫,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推动产业体系和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

为此,宿迁创新把培育20条重点产业链作为加速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一招,积极推进企业节能化改造、清洁化生产、循环化利用,推动产业绿色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加快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具体来说,以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5321”工程为抓手,宿迁今年整合优化拓展千百亿级产业培育、企业上云、科技创新等支持政策,重点列出规模发展、技术改造、创新驱动、数字转型、平台支撑五个方面18条支持企业改革创新的政策,确保到2023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超5000亿元,创建智能车间300个,每年新增三星级以上上云企业200户,实施设备投资超千万元技术改造项目1000个。

截至目前,宿迁20条重点产业链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646户,较去年年底净增74户。此外,新增“三星级”以上上云企业165户;71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进入评审阶段,推动全市经济结构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

加快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之外,宿迁突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全力优化生态空间格局,确保发展更加绿色、更可持续。

同步调整优化的,还有宿迁能源资源结构、交通运输方式等。到去年年底,全市单位GDP能耗较2015年下降16.66%,清洁能源总装机达到211.6万千瓦,同比增长38.7%;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0.3亿度,占全社会发电量的29.9%;成功申报第二批省公交优先示范试点城市,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超过70%。

低碳生活——建设海绵城市,提升生活品质

“这是老旧小区,过去每逢暴雨,就得脱鞋蹚水;经过海绵化改造,不仅雨停路干,还变得干净清爽!”家住宿城区幸福家园小区的张大爷对改造后小区的变化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经过改造,幸福家园小区建成多个种满花草的生物滞留池等海绵设施,雨水全部收集到池中储存、净化、吸收,既减少路面积水,也能净化水质。

按照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理念, 宿迁自2017年起,启动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对城市进行低碳改造,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型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建筑小区系统“四大系统”建设,助力绿色生活。

透水路面、雨水塘、植草沟、雨水花园……宿迁运河湾公园作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将低碳处理技术体现到各个角落。每逢雨天,铺设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公园道路,就会快速把雨水“喝掉”,并排放至旁边的生态水池,用于平时树木的浇灌,大大提高了公园的生态涵养功能。

4年来,低碳改造工作让宿迁城市更生态宜居。宿迁试点区实现年径流总量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大幅削减,全面完成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任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马陵河综合整治工程入选国家黑臭水体治理典型案例。

改造的同时,注重管理。宿迁先后出台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实施意见、建设导则,明确“两廊、两源、三片、多点”建设格局,并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关键指标纳入土地供应、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全过程,实现“全生命周期”管控,加快城市更新,提升生活品质。

可喜的是,6月8日,宿迁成功入围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现正以此为契机,切实发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引导作用,积极推行“一体化、便捷化、标准化”的建设管理模式,全力构建“立法先行、制度规范、共同缔造”的长效运行制度,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

以2021年“全国低碳日”为新起点,宿迁上下牢固树立“主动”心态,强化“拼抢”意识,激发“进取”精神,争当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低碳生活行动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努力将宿迁建设成为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典范,让绿水青山得到充分展现、金山银山得到充分体现。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