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色满城。
宿迁市区古黄河两岸又到了红橙黄绿、层林尽染之时。虽已有不少黄叶飘落,但放眼望去,绵延数十公里长的古黄河风光带处处郁郁葱葱,依旧绿意盎然。
城市美景。图片来源:宿迁文明网
“穷旮旯”变“景观房”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宿迁人家门口的“超级大公园”,过去曾是脏乱不堪的荒草地、烂泥滩。
“我是土生土长的宿迁人,对这片土地再熟悉不过了。别看现在公园、河道治理得这么好,过去这些地方都是烂泥滩,河边都是芦苇杂草,不要说美了,连最起码的干净都没有。”10月27日上午,69岁的王金岭来到家门口的古黄河雄壮河湾公园练习太极剑。提起古黄河公园改造前的样子,他记忆犹新。
古黄河风光带西起通湖大道,沿古黄河南至洋河镇,长49.3公里。地级宿迁市成立之前,黄河故道淤塞严重,又是城区主要污水排放地,两岸植被稀疏,地表裸露。为了让这条昔日的“洪水走廊”变成“绿色屏障”,宿迁历届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20多年来对古黄河沿岸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治理,不仅实施了河道疏浚、堤防加固、水景植物栽植等工程,还对原有的古黄河两岸景观及设施进行修复改造,为让古黄河“死水”变“活水”,还定期引入骆马湖水“冲刷”古黄河的河道,依次建成了古黄河水景公园、印象黄河景区、雄壮河湾公园、古黄河生态体育公园、鸣凤漙公园、下相公园……如今的古黄河风光带,已打造成集生态保护、旅游休闲、应急避难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生态景观长廊。每逢闲暇或节假日,市民都爱到这里嬉戏徜徉。
“过去老宿迁人,谁家愿意住在这黄河边上?晴天风沙大,雨天处处是烂泥,我们都叫这地方‘穷旮旯’。现在这附近小区都成‘景观房’了,真是想不到!”望着古黄河两岸如画的风景,王金岭不由感慨。
宿迁市区古黄河雄壮河湾公园。图片来源:宿迁学习平台
古黄河沿岸的变化,仅仅是宿迁生态修复的一扇窗口。近年来,宿迁充分发挥“两湖两河”水资源优势,坚持原生态保护与优生态治理并进,大力实施植树造林等“增绿扩容”工程,全力推进骆马湖东岸和大运河沿线、古黄河沿线“一岸两线”生态系统建设,形成“以水串城、清水绕城,水绿交融、人水相依”的滨水特色。
“不敢来”到“不愿走”
秋天的骆马湖,比盛夏多了一份静谧,比冬日少了几许冷清。51岁的王昌盛手拿照相机,走走停停。他的镜头里装的不是湖畔的美景,而是可爱的精灵。
王昌盛爱拍鸟,尤其爱拍骆马湖边的鸟。“这是震旦鸦雀,这是凤头麦鸡,这是黄眉鹀……都是我在骆马湖边拍到的。”10月28日,在王昌盛的家里,玩摄影近10年的他,向记者亮出了自己拍到的众多宝贝。
“这些鸟儿大多数是候鸟,有许多是来了宿迁就不愿‘走’的,估计也是被宿迁的生态环境吸引住了!”王昌盛说,在他的镜头里,能看出骆马湖这些年的“颜值”变化。“现在的骆马湖,就像歌里唱的,叫‘清清的骆马湖’。过去这湖里到处都是采砂船和渔船,有的地方采砂船集中在一起,黑压压一片,像钢铁森林。采砂船成天轰隆隆的,鸟儿都被吓得不敢来了。你看现在这骆马湖,清清爽爽的,成了鸟儿嬉戏玩耍的乐园。”王昌盛有些自豪地说,随着宿迁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鸟类品种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最近两年,他发现一些比较少见的旅鸟在宿迁也多了起来,如白琵鹭、东方白鹳。
前不久,宿迁市生态环境局对宿迁生物多样性家底进行全面调查,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分别为震旦鸦雀、水雉、红隼及燕隼。其中震旦鸦雀作为“鸟界明星”,对生存环境及水质的要求极高,是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标志性物种之一。
如今的骆马湖不仅是宿迁人的水源地,也是宿迁最著名的一处旅游度假区。图片来源:宿迁学习平台
水资源丰富、水文化悠久,这是宿迁发展最宝贵的资源。近年来,宿迁持续推进河湖禁采等“生态修复”项目,先后编制骆马湖和洪泽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等多项生态规划,确保发展更加绿色、更可持续。“十三五”期间,两湖退圩还湖5.6万亩、退渔还湖21.9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提升17.7个百分点,获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务院“河长制湖长制激励市”
“宅在家”到“走出去”
秋日漫步在宿迁大大小小的公园,就像走入一幅幅色调鲜亮的油画里。
“以前想去公园转转,得跑很远,要么就得等儿女周末有空才能带去。老年人出门不方便,所以大多数时间只能在家。现在公园就建在家门口,随时都可以去走走遛遛。”10月27日上午,阳光正好,带着孙女在家门口的鸣凤漙公园玩耍,跟街坊邻居聊家常,这样的生活,让家住宿迁宝龙城市花园小区的蒋翠平感到幸福惬意。
宿迁市区运河湾公园航拍。图片来源:宿迁学习平台
而在距离这里6公里左右的运河湾公园,65岁家住凤凰美地的市民唐金霞正在拉伸锻炼。“以前感觉宿迁是苏北落后城市,跟江南城市没法比,现在我们感觉一点不比江南差,出门就是公园。以前人都想给自家弄个小花园,现在不需要了,出来就是大公园。能生活在宿迁,觉得特别高兴!”唐金霞颇为激动地说。
一片片拆迁出的土地变成一处处公园、一块块绿地,街道上不起眼的夹角地也被利用起来,植入绿色,成为市民喜爱的“口袋公园”“街角公园”。
“这里过去是城市的边角弃置地,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运河湾公园的建设,改变了这个区域原来脏乱差的整体形象,极大地提升了片区环境,完善了区域配套。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宿迁市古黄河公园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奕告诉记者。先后参与了古黄河公园和运河湾公园建设的刘奕最后深情地说,这些年他亲眼见证了宿迁充分利用水资源打造水景观、水特色、水环境,成为名副其实的水韵名城,感到非常骄傲。
近年来,宿迁围绕“没有易涝点”“没有围墙”“没有违建”的城市建设,从满足市民急需的健身休闲空间建设着手,在全省率先启动机关单位庭院开放改造等工作。5年来,宿迁新改建街头绿地与小游园139个;内对具备开放条件的单位庭院应开尽开,完成开放单位庭院60家,开放绿地51万平方米,受益人群超10万人,构建了具备功能性、文化性、景观性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鸣凤漙公园、运河湾公园等96个精品公园对外开放,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41.22%、43.86%。
在宿迁,公园形态正在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打造生活生态空间相宜,人、城、园和谐统一,景观优美的开放型城市绿色生态空间。
2017年至2020年,宿迁生态环境满意率连续四年稳居全省第一。“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百余项殊荣,让“江苏生态大公园”日渐成为宿迁递给世界的一张“金色名片”。(宿迁学习平台张媛媛 顾园园 王姗姗 少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