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助人为乐(7人/组)
12年帮扶200多位贫困学生的文化企业负责人
费金华,女,1963年生,苏州原上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2008年,费金华捐助一名陕西女孩完成学业,从此走上捐资助学之路。在扶贫实践中,费金华深感个人能力有限,于是牵头成立苏州市吴江区美美与共助学志愿者协会,积极组织协会爱心企业对接贫困地区学校教育设施改造,捐助价值30余万元的学习用品、衣物。截止目前,协会共发展会员121人,资助贫困学生200多人,80多名受捐学生考上国内重点大学。
推动急救知识走进千家万户的志愿者
马强,男,1982年生,无锡马斯琦通用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强自2016年起开始系统学习急救专业知识技能,并积极投身到各类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中。他牵头成立急救志愿服务团队,发展志愿者265人,带领团队参与马拉松赛事等活动急救(应急)保障1120余次,进入企业、学校、社区开展急救知识公益讲座,培训人员超3万多人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到社区一线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60余天。
21载情系军营的“兵妈妈”
胡青竹,女,1944年生,溧阳市夕阳红艺术团团长。
1999年,退休后的胡青竹牵头成立夕阳红艺术团,开启了21年的拥军之路,艺术团也从最初的60余人壮大到260余人。艺术团先后编创节目300多个,为部队慰问演出120余场,为部队官兵包饺子、粽子等150余次。2018年端午节前夕,胡青竹因踝关节坏死行走困难,但她仍然坚持带领艺术团走进军营,为部队官兵送去包好的两万余只粽子。
30年坚持开设爱心茶水铺的八旬老人
李茂兰,女,1931年生,镇江市京口区健康路街道桃花坞社区居民。
为了方便过路行人喝上一口热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李茂兰在伯先公园门口摆放了一个爱心茶水铺,夏天免费提供大麦茶,冬天免费提供开水。2019年,李茂兰搬到了桃花坞路附近居住,于是把爱心茶水铺又搬到了桃花坞路,继续为来往行人、游客、环卫工人、快递员提供免费茶水。30年来,李茂兰用掉大麦1万多斤,用坏保温桶十几个。
携手投身志愿服务18年的幸福伉俪
汤汝华,男,1954年生;朱林妹,1957年生,夫妻二人均为泰州市海陵区城东街道迎春社区“鲁班80365”志愿服务工作室志愿者。
汤汝华夫妇都有一颗热心肠。他们义务照顾孤寡邻居17年,帮助社区打扫卫生、解决居民纠纷。2017年6月,政府对东郊新村片区实施棚户区改造,夫妻俩带头签约交房,只提出一个“要求”:继续做社区志愿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们一起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帮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他们还在区红十字会登记,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15年为4000亩荒山披上绿装的致富带头人
李叶红,女,1972年生,盱眙县石马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人大代表。
2006年秋天,李叶红承包下石马山3100亩荒山,种下了8万株小杨树苗,在等待树苗长成的日子里,她搭进了家里的全部积蓄。14年来,她用自己的双手给4000多亩荒凉的石马山披上了绿装,荒山变成聚宝盆。她没有把自己的种植经验束之高阁,积极向村民传授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带动周边农户致富。2020年,她获评全国劳动模范荣耀称号。
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儿童生命的90后女孩
许云,女,1991年生,连云港市花果山景区春秋旅行社讲解员。
从2015年第一次无偿献血至今,许云已经成功捐献全血2400毫升。2016年,她自愿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捐献志愿者。2020年8月,在得知与一名11岁血液病男孩初次配型成功时,她立即表示愿意捐献并努力做好家人思想工作,最终签署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并于11月17日成功完成捐献,前后一共经历了99天,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接力。
二、见义勇为(7人/组)
偶遇紧急火情尽显大智大勇的90后军人
崔成轩,男,1998年生,73096部队71分队二班副班长。
2020年10月4日,休假的崔成轩在陪同亲友逛街时,路遇一家店铺着火,便立即冲上前去。在帮忙灭火的过程中,一楼停放的电瓶车遇火爆炸,他被气浪掀翻甩出数米远,但他不顾伤痛立即爬起,继续冲到前方灭火。在得知二楼有煤气罐后,他让周围群众撤离,自己则进入店铺用水管给煤气罐降温,避免了火情进一步扩大,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用尽全力捞救起落水儿童的84岁老奶奶
陈杏妹,女,1937年生,江阴市利港街道西石桥社区居民。
2020年12月3日早晨,84岁高龄的陈杏妹到河边码头打水,远远地看到河对岸水面上有一个孩子在挣扎。她立即扔掉水桶,一边呼救一边向河对岸拼命跑去。到了对岸,她蹬入冰冷河水,一手拉着码头边缘,一手用力把孩子捞起来拖到岸上,此时,陈杏妹已经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只能坐在地上,一边拖着孩子的手,一边往最近的村民家挪动,成功拯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徒手爬进10楼阳台灭火的物业经理
苏治强,男,1982年生,江苏阳光绿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2020年2月18日下午1点多,溧阳市阳光城市北香园小区10楼一户业主家中阳台着火,苏治强得知后立即带着工作人员来到现场。着火业主家中无人,火势由阳台逐渐向室内蔓延,苏治强果断乘坐电梯来到9楼,再徒手从9楼爬上10楼,悬在半空中用工具将正在燃烧的被子等扯下,遏制了火势蔓延,随后爬进业主家中,和门外等候着的工作人员一起扑灭了火灾。
救起落水老太留名“共产党员”的退休干部
杨庆山,男,1962年生,高邮市城南经济新区(车逻镇)退休干部。
2020年5月7日清晨,杨庆山晨跑途经湖塘花园街红旗桥时,突然听见一阵微弱的呼救声,闻声寻找,发现一名70多岁的老人沉在水中。杨庆山一边拨打电话报警,一边找来绳子绑在身上,下到河中将落水老人拉出水面,但由于驳岸太高无法上岸,便托举着老人直至救援人员赶到。救援人员询问杨庆山个人情况,他只说了句:“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寒冷冬夜共同救助视障落水者的好夫妇
王春成,男,1960年生;武兆秀,女,1963年生,夫妻二人均为盐城市盐都区学富镇河夹村村民。
2020年1月18日凌晨1点多,正在清扫装修垃圾的武兆秀隐隐听到有人呼救,急忙叫醒丈夫王春成。王春成穿着睡衣光着脚冲下楼,循声来到中兴向阳河边,看到有人落水后立刻跳下河施救。因为驳岸陡峭,夫妇俩一人在下面托,一人在岸上拉,终于把几乎冻僵的“泥人”拉上岸。经仔细辨认,落水者是邻村患有视力障碍的残疾人刘艳峰,王春成将他送回家。
手托坠楼男童近20分钟的好邻居
侯井安,男,1965年生,淮安市涟水县外国语学校教师。
12月20日下午2点多,侯井安正坐在家门前看书,突然耳边传来“啪”的一声响,他赶紧出来查看情况,只见一名10多岁的小男孩从楼上掉落到5楼,悬挂在窗台外,情况十分危急。他来不及多想,迅速爬到楼上,站在4楼阳台上托举起男孩近20分钟,直到民警和救援人员赶到,将二人拉进屋内。
不惧严寒跳河救人的六旬退伍军人
吴建庭,男,1956年生,新沂市新安街道新临社区居民,退伍军人。
2020年11月11日下午4点多,吴建庭正在河边散步,忽然发现不远处的水面上有个女子在挣扎。他一边跑一边脱下外套,不顾天冷水深,也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立即跳进河里游向落水女子,用尽力气把她拖拽到岸边。由于坡陡水深,吴建庭尝试几次都没有爬上岸,后来在闻讯赶来群众的帮助下才将落水者成功救上岸。
三、敬业奉献(10人/组)
屡破大案的基层警官
廖彬鸿,男,1985年生,南京市公安局栖霞分局摄山派出所副所长。
廖彬鸿从警13年,参与办理各类刑事案件600余起,破获社会影响恶劣的重特大刑事案件数十起。他从零散的数据信息中获取关键线索,成功破获公安部督办的“4.12”系列非法买卖枪支案;勇闯正值战乱的缅甸边境调查取证,为捣毁提供洗钱服务的犯罪团伙提供有力证据支撑,为企业、群众挽回损失700余万元;利用专业特长积极奉献打拐寻亲公益事业,为60多个家庭实现“团圆梦”提供关键性线索信息,得到央视致信点赞。
29年如一日的“王继才”式守岛所长
潘炳成,男,1970年生,扬中市西沙芦柳管理所所长。
从1991年来到西沙岛工作以来,潘炳成以岛为家,日常值守在一间20平米的红砖房里,每个月休息4天,往来交通依靠一辆机帆船,在岛上唯一的娱乐就是每晚用柴油发电机发电时,可以看近3个小时的电视。防洪防汛是岛上的第一要务,汛期内,潘炳成每日步行巡岛,任职期间岛上未出现一起安全事故。2019年,在他的带领下,西沙岛硬化水泥道路1000余米,整修电力线路2000余米,经济作物产量达到100余万斤。
推行供电服务网格化的“电力小花”
印斯佳,女,1983年生,国网扬州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营业与电费室党支部书记。
印斯佳15年坚守在电力营销服务最前沿,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保持零差错、零投诉的服务纪录,领衔“闪亮精灵”劳模工作室,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降本增效。工作8小时外,她领头成立“印斯佳党员服务队”,搭建电力、社区、居民三位一体互动平台,在扬州三分之二古城区10个社区全面推行供电服务网格化管理,为群众设立“家门口的营业厅”。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洋葱书记”
李廷胜,男,1963年生,兴化市大营镇联镇村“第一书记”。
李廷胜2019年来到经济薄弱村联镇村任职,经过广泛调研,提出“礼盒+网络”销售创意。在他的策划下,村里的特产红皮洋葱迅速“走红”,一年来成功化解村级债务90多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80多万元,帮助村民销售红皮洋葱等农产品155吨。2019年,联镇村人均收入比2018年增加近1000元。2020年10月,李廷胜荣获“2020年江苏省脱贫攻坚奖”脱贫致富奖。
用生命践行司法为民的80后检察官
刘涛,男,1984年生,生前系如皋市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二级检察官。
刘涛从事检察工作10年,在民行、案管、公益诉讼等多岗位工作,办理的案件曾被高检院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执行监督优秀案件”。2012年4月,刘涛主动请缨援疆,来到伊宁县检察院挂职检察长助理,带领当地民行部门实现了从业绩中游到全州前列的跨越。2020年10月13日,刘涛在工作岗位上突发心脏骤停,经送医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6岁。
36年骑行31万公里的海堤守护人
刘洪柱,男,1963年生,响水县海堤堤防管理所会计。
1984年,刘洪柱从部队转业后被安排在响水县海堤堤防管理所工作。他每天来回骑行30多公里到蒲港闸和高港闸开关闸门、巡堤。2012年8月,陈家港沿海风雨交加,潮位超出警戒位0.89米。刘洪柱顶风冒雨向海堤骑行,在摩托车摔坏后,忍痛步行到海堤薄弱地段坚守观测,一守就是三天两夜,直到风停潮退才去医院处理伤口。36年来,他骑坏了12辆自行车、4辆摩托车,累计骑行约31.83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近8圈。
退休后带队支教扶贫的好校长
周桂官,男,1949年生,宿迁市沭阳如东中学校长。
2009年12月底,时任如东县政协督导员、县教育党工委书记的周桂官刚刚办理了退休手续,如东县委县政府委派他带领支教教师团队去苏北沭阳县办学扶贫,沭阳县委聘请他担任沭阳如东中学首任校长。从此,他走上支教扶贫之路。他不辞辛苦,督促校舍工程、组织支教队伍,还个人捐资1033万元设立奖学金,资助当地贫困学子。如今,沭阳如东中学高考本一达线率连续8年位居宿迁市第一。
带领片区整体脱贫的“铁姑娘”
罗轶红,女,1986年生,泗阳县爱园镇扶贫办负责人、农村工作局副局长。
2014年8月,罗轶红研究生毕业后来到爱园镇里仁片区工作。她扎根基层,把自己当成困难群众的“亲戚”,在“小板凳上”“大碗茶里”宣传扶贫政策,和困难群众“拉家常”“算细账”。2019年年底,里仁乡170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760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4个经济薄弱村稳定达标,片区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实现了整体脱贫。
用焊花为大国重器增辉的一线工人
张怀红,男,1982年生,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结构分厂电焊工。
2001年进入徐工后,张怀红勤思好学,每天第一个到岗给老师傅打下手,虚心询问每一个焊接要点,反复琢磨、尝试,逐渐成为行家里手。20年来,经他手工焊过的焊道超过40万米。他曾获得2016年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冠军,累计培训专业技能人员350余人次,培养出技师6名、高级工24名、多能工50余名,满足了企业对高技能电焊工的需求。2020年11月,他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14年扎根道路交通执法一线的好交警
盛恒前,男,1972年生,连云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海州一大队三级警长。
2006年,盛恒前从部队转业后成为一名基层民警。14年来,无论寒冬酷暑还是风霜雨雪,他始终坚守在市区客运站执勤点,守护着每天5万余辆各型车辆、1万多名行人的出行安全,耐心为群众解决“鸡毛蒜皮”的小事,将执勤点打造成了大队的“放心点”、群众的“贴心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主动申请到疫情防控最前线,连续3个月坚守在岗位上。他常怀一颗助人之心,时刻用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17年他救过落水妇女,2018年救过发病孕妇。他把“群众事”装在心里,大家亲切的称为“路口好人”。
四、孝老爱亲(2人/组)
34年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哥哥的好妹妹
沈培林,女,1964年生,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八都前港村村民。
1986年,沈培林的哥哥在打工时被重物砸伤脊柱,造成终身高位瘫痪。父亲带哥哥外出治疗三年期间,家里插秧、除草、割稻子的农活都压在年轻的沈培林身上。10年前父亲因病过世,母亲也逐渐年迈,为了方便照顾哥哥和母亲,沈培林在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婚后仍然住回家里,每天为哥哥烧饭、擦洗,34年来不畏辛劳、不离不弃。
40年悉心照顾姑姑的仁义侄子
吴云华,男,1952年生,如皋市磨头镇顾沈村村民。
上世纪七十年代,吴云华的姑父突然去世,没有生育的姑姑整日以泪洗面。吴云华在和家人商量过后决定,将姑姑接到家中赡养,这一养便是40年。2017年,吴云华的姑姑突发中风住进医院,妻子也相继查出卵巢癌晚期,吴云华每天往返家中和医院数次,一边抽空务农补贴生活,一边精心照顾两个病人。如今,妻子病情稳定,94岁高龄的姑姑身体也基本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