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最美医务工作者—赵炜
2020-03-03 16:00:00  来源:荔枝新闻  

编者按:

为了支援湖北抗击疫情,江苏派出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多个学科医务人员的精锐力量,在湖北保卫战主战场治病救人,用血肉之躯、赤诚之心和精湛医术,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谱写了一首首动人战歌。3月3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过信息云技术,联合发布第四批在战“疫”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事迹。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奋战在防疫前线的“最美医务工作者”,倾听他们的战“疫”故事。

 

“今天中午的时候,妈妈去机场送爸爸,爸爸要去湖北黄石。因为爸爸是ICU的医生,特别会抢救重症病人,湖北的重症病人非常多,需要爸爸去支援,所以爸爸带着队员、拉着机器去援助了……”

赵炜女儿赵泽均写的日记

这是南京市三牌楼小学三年级学生赵泽均写的日记,文中的爸爸就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赵炜。

2月11日下午,担任逸夫医院援黄石医疗队领队的赵炜,随首批江苏援黄石医疗支援队310名医护人员一起出征,奔赴一线。

逸夫医院医护人员出征前合影

他改造病房48小时成立一个重症病区

抗击过“非典”、禽流感,支援过汶川救援工作,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专家,赵炜被任命为黄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业务主任及黄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专家组成员,主要负责NCP危重型病人的救治工作。

赵炜工作的黄石市中心医院

刚到黄石,他就立刻前往黄石市中心医院进行调研。排查收治情况、重点病人情况……经过两天的情况摸查,赵炜发现第一个难题就是黄石中心医院重症病房不够大。

“改造就相当于从头建设一个ICU。”对于这项工作的难点,赵炜心知肚明。“但再怎么困难也一定要按照传染病的要求来建设各个隔离区”,他果断提出患者集中收治和另建ICU的意见。

工作中的赵炜

说干就干,赵炜立刻布置将黄石市中心医院原有儿科重症监护室进行改造。只用了48小时,这里就成为了“三区两通道”的重症病房,原来整块的病房被划分出功能清晰明确的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医生通道和患者通道分开。

赵炜带领团队新成立的重症医学2病区共有床位17张,专门收治新冠肺炎危重型病人,仅三天时间床位就完全收满。

他变身“工程师”组装机器 笑称:医生的动手能力容不得质疑

2月14日,当地医院为救治需要采购了一台排痰、雾化、吸引一体机。在重症监护室工作多年的赵炜早已熟悉这些医疗设备,正高兴着新设备的到来可以及时缓解病人痛苦和病情,但是得知因交通限制,厂家技术人员无法到场后,赵炜的心拧了一下。

赵炜(左二)与同事沟通工作

时间就是生命,而这些医疗设备就是救治患者的生命通道。“是否能够自行组装?”这个念头在赵炜的心中逐渐清晰起来。与厂家电话沟通后,凭借着多年重症医学医疗设备使用经验,他亲自上了手。经过一番努力,机器成功地运转起来。此时,赵炜擦拭着头上的汗水,笑着说:“医生的动手能力容不得质疑。”

医生将Checklist表单按要求填写,并按床号贴在玻璃上

病床和设备有了,下一步,赵炜考虑的就是江苏与黄石中心医院重症团队的工作模式。通过流程的创新,他建立使用Checklist表单的交班模式:每天9:00和21:00两个班次的交接班以前,一线医生将Checklist表单按要求填写,并按床号贴在玻璃上,二线医生在工作站上充分了解病情。

病房内外信息交流环节的打通,使得这一支由江苏和黄石本地临时组成的队伍,快速实现了顺畅的磨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用赵炜的话说,这就是“科技与人力相结合,有什么用什么!”

他把防护装备让给助手奋不顾身抢救病人

“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患者病情细节,不能放弃任何一名重症患者。”在每天的科室病例讨论会上,赵炜都会与团队反复仔细讨论重症患者的病情发展,遇到问题随时喊停,进行进一步询问。

医者仁心,赵炜每时每刻都是以抢救病人的生命为第一要义。作为共同作战的同事,赵炜首先考虑的也是别人的安全。

那天,一名重症病人呼吸窘迫明显,血氧饱和度下降得很快,储氧面罩(高浓度)和高流量吸氧几乎没有效果,血氧饱和度徘徊在危险的边缘。

赵炜团队立即调整方案,给予去氮加压给氧,勉强能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及格线”,但是病人的情况不断变差。于是,他决定立即给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时间就是生命,我们是在和死神赛跑!”

赵炜(右一)与同事在工作中(左一为助手陈娇)

病人气管喷出的气体里可能含有大量病毒,但当时能够更好保护医生防止感染的盔式头罩只有一个,赵炜毫不犹豫地让给了手术助手陈娇医生,还帮她把头罩戴好。在与助手一起合作气管插管手术后,病人血氧饱和度慢慢升到了正常值,赵炜又一次从死神的手中抢回一条人命。

陈娇告诉记者,赵炜除了要去救治不断送来的肺炎感染患者,最担心的就是身边医护人员的安全。在临床工作中,考虑到疾病的特殊性和危险性,赵炜都是亲自操作患者气管插管的放置和拔除。他还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勇于将新的技术和治疗应用在患者救治中,例如完成了两例在超声引导下胃肠营养管的置入,既解决了病人的营养问题,又填补了当地的技术空白。

赵炜紧握病患的手,给他加油打气

女儿在日记中写着:“等爸爸到了以后,用他的拿手本领,一定可以很快把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给治好,这样小朋友就可以有爸爸妈妈陪伴了。”

经过努力,从2月22日开始,已经陆续有前期收治的病人病情好转,赵炜和同事们见证着越来越多的病人转出了重症病房。

每天早出晚归,三餐并作两餐,已成常态,有时半夜一个电话,就要赶往医院,争分夺秒抢救病人。赵炜坚定地说,“自己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看到患者转危为安、平安离开重症病房的那一刻。”

责编:王逸男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