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贡献方舱建管“江苏方案”——记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主任医师陈旭锋
2020-03-07 08:18:00  来源:新华日报  

3月3日下午2点,武汉市体育中心方舱医院8号门外,陈旭锋和“战友”们帮助患者将一件件行李拎上大巴车,又与他们一一挥手道别。当天,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101名患者康复出院。加上3月2日的113人出院,创下方舱医院出院人数连续两日破百的新纪录。

陈旭锋,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主任医师。火线驰援一个月来,他率领团队参与建成武汉市第一批也是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又与第五批江苏省援湖北医疗队省队会师,共同建管武汉市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二号舱。

方舱医院被称作“生命之舱”。陈旭锋带领团队火线创新,开创出方舱医院建管的“江苏模式”,成为托举“生命之舱”的重要力量。

新课题:

让“城市客厅”变方舱医院

3月1日,战疫前线传来好消息:武汉客厅方舱医院C舱正式关闭。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是首批兴建的“方舱医院”之一,分为A、B、C三个舱,共有1461张床位,是武汉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

“这说明收治的病人越来越少,出院患者越来越多,真正是‘床等人’了。”陈旭锋清楚记得,一个月前,当他带队第一次进入武汉客厅时,偌大展馆里只有一排排“床架”。如今,这里已是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的“生命之舱”,为武汉战疫立下赫赫战功。这其中,陈旭锋率领的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功不可没。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是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体现,主要用来实现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2016年组建以来,多次在省内外各类突发事件中迅速出击,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它是一个独立的完整运作体系,可以在没有基础医院或后方支持下展开救治工作,24小时待命,随时出发。”陈旭锋说。

这一次情况大不相同。2月3日,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接到国家卫健委紧急命令“支援武汉”。2月4日,陈旭锋率队抵达武汉才知道他们的具体任务——和其他紧急医学救援队一起,共同建设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方舱医院对我们来讲同样是一个陌生概念,把方舱医院用作传染病救治,在全球都是首创。这是一个全新挑战。”陈旭锋说。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陈旭锋迎难而上。“武汉客厅”是一个博览中心,分为三个厅。2月4日,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进驻后,经过实地考察,迅速成立医疗组、护理组、感控组、后勤组,与参建的武汉市中南医院方面一一对接;2月5日,拿出系统改造方案,包括建立医护通道、排风通道以及实施病人分区化管理,丰富病人的休闲娱乐设施设置等;2月6日,下午5点多开始收治病人,当晚收了230多名,到第二天早上8点,A舱收治614个病人,“满舱”运行。

“隔一天早上再去看,内部全部改了个样,包括图书阅览室、放映室这些娱乐活动场所都有,非常震撼。”陈旭锋说。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建设运行管理中的很多新探索、新实践,为之后组建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提供可借鉴的“江苏方案”。

新速度:24小时再建一个“生命之舱”

在武汉战场,江苏队屡创“奇迹”,24小时建起方舱医院就是其中之一。创造这一“奇迹”的主角,正是陈旭锋和他的团队。

2月13日,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接到新“作战命令”——转至武汉市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与第五批江苏省援湖北医疗队省队的300位医护人员“会师”,共同建设运行二号舱。凭借之前建设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经验,“江苏队”立即推进架构建设、物资梳理、功能运作等建舱流程,迅速将武汉体育中心“改建”成符合国家收治标准的方舱医院,当晚就顺利收治患者,全过程不到24小时。

“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37人按照事先分配好的任务,针对医疗、护理、院感等问题,按专业专人负责的形式,确保场馆改建达到传染病防控和诊治要求。”陈旭锋表示,为了与时间赛跑,2月13日白天,在准备方舱医院运行所需各项物资、制度和流程的同时,组织300多位医护队员分成10批,对出入隔离病区流程、防护装备穿脱、病人入院出院流程、电子病历及信息系统使用、突发应急预案等进行“空舱模拟”。方舱医院建成投用的同时,所有医护人员就进入实战状态,实现“零磨合”。仅仅两天,二舱就收治近600名患者,迅速“满舱”。

走进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二舱,舱内分成6个区域,每个区域约100张床位,床位上有电热毯、棉被、棉衣,可满足患者御寒保暖需求。此外,分布合理的功能区域,可供患者聊天、下棋、看书、读报、看电视等,还有一块空场,供患者做操活动。生活设施人性化,功能“简约不简单”。

“我们在公共区域设置消毒机,24小时不间断进行空气消毒。生活设施完备,全场有WIFI信号覆盖、24小时提供热水、设有移动卫生间等。”陈旭锋说,有了前面的经验,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的建设运行变得“驾轻就熟”。功能设置更加人性化,服务流程也更加标准化,方舱医院成为让患者依依不舍的“方舱之家”。

运行管理的高质量换来病人康复的加速度。运行半个月时间,“江苏方舱”就迎来出院潮。3月2日、3日连续两天出院人数破百。每一位患者出舱时,陈旭锋和他的“战友”们都会组织温馨送别。一位康复人员激动地说:“江苏的‘陈大夫’,你们就是我的‘家里人’。”

新探索:让“方舱社区”更加温馨健康

2月12日,一条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里跳广场舞的视频在朋友圈刷屏。视频中,医护人员和患者伴着音乐共同欢快起舞,网友称其为“最赞广场舞”。

方舱医院建起来后,管理问题凸显。很多病人进舱后普遍产生焦虑、悲观情绪,不利于病情康复。陈旭锋创造性地提出“这里不光是一个医院,更是一个社区”。在他的建议下,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率先成立“病人党小组”开展各类活动,又组建“患者医护交流微信群”加强沟通,听取病人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提升方舱医院服务功能。

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这些好做法得到推广,进一步形成“社区化管理”的“江苏方案”——分区化,每个区域均设有专职医生及护士长统一管理,医护管理、志愿服务和患者治疗三者相互配合;网络化,通过微信群沟通、面对面心理疏导、重点问题公开讲座等方式,全方位了解患者身心治疗的需求;社区化,营造社区氛围,根据病情及患者自身特点,针对性组织康复性活动,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等。

一个星期前,舱内一位59岁患者连着好几天睡不着觉,负责该区的医护人员发现后及时沟通,了解到这名患者的父亲年届九旬,也感染了新冠肺炎,但进舱后一直不知道老人身在何处,内心非常焦急。掌握这一情况后,陈旭锋立即通过医疗队工作群发布“寻人启事”,很快找到老人在武汉市第七医院就诊,并传回现场视频。患者终于放了心。

“方舱医院里收治的主要是轻症患者,他们的情绪、心态对治疗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信心就像阳光一样重要,患者一定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陈旭锋说。在分区化、网络化和社区化“三化”管理基础上,方舱医院又细化“五个一”的辅助治疗方案——每天组织一次有氧运动,隔天一次健康宣教、推荐一本好书、每天一小时观影,最后是康复出院时的一次温馨送别。

“江苏方案”打出“过硬战果”。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二舱开舱至今,累计治愈出院418人,舱内现只剩下87名患者,预计很快将全部出院。根据安排部署,这里有可能接受其他地方转来的病人,成为武汉市最后休舱的两个方舱医院之一。

“坚持到底,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陈旭锋坚定地说,这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职责所在,更是江苏白衣战士的使命担当。

新华报业赴湖北采访组记者

黄建伟 王世停 王 拓 王子杰

 

责编:王逸男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