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高新区领导带头参加植树。 顾华夏摄
一位老人、一块黑板、几个孩子……3月5日,海安高新区田庄村八十高龄的理论宣讲志愿者徐兴礼又特制了一期“学习雷锋献爱心”专题板报,向孩子们讲述了雷锋做好事的故事,也描述了疫情防控一线“活雷锋”的感人事迹,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引发共鸣。
在第57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海安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围绕“文明海安 志愿同行”主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为“疫”线一道亮丽风景线。
防控“疫”线一抹红
“你好,你列的菜单我们都已经买齐了,老规矩,放在你家门口,麻烦你出来取一下。”3月5日一大早,星海社区的志愿者们就把居家隔离人员所需的新鲜食材等全部购置齐全,逐一送上门,并将垃圾带回处理。从武汉回来的吴先生说:“你们社区的暖心服务让我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我会每天安安心心地自觉居家隔离。”
自战“疫”号角吹响以来,无数志愿者活跃在战“疫”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是疫情之下的最美“逆行者”,同时也是新时代文明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登门服务“一段情”
“吉老,我们看您来了,我把上次党员活动日的情况跟您说一下……”日前,三里闸村党总支部书记奚勇把党课送到老支书吉成银家中。他们还为老人理发、测量血压,给他送去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并叮嘱他要勤洗手、常通风。
二里社区组织开展“书”送温暖,解“疫”时学习之忧活动,主动登门为辖区28名留守儿童发放课外阅读书籍、辅导作业,确保停课不停学取得实效。
“一老一少”抗风险能力较弱,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弱势群体,需要重点关注。海安高新区广大志愿者通过“送学上门”“服务到家”等方式,广泛开展“一对一”登门帮扶,把党对困难党员、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和关怀落到了实处,减轻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强了战胜疫情的信心。
春日阳光“一片绿”
三月好春光,绿化植树忙。3月5日下午,在新丰村道路两侧绿化提升工程现场,分散开的志愿者们正在挖空填土,绿化植树。“通过开展‘抗疫情,添新绿’志愿行动,弘扬乡村文明新风,为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增添了动力。”带头参加活动的区党工委书记张勇华说。
春耕不误农时。连日来,大学生团员们化身“农技专家”活跃在高新区的田间地头,他们采取因苗管理、分类指导、空中课堂、微信教学等方式指导家庭农场和农户扎实做好粮油作物春季田间管理,以及水稻秧池耕翻、稻种、营养土准备等春耕备耕工作。防疫、春耕两不误,为传统的农耕图景增添了最靓一片绿。
城市文明“一缕风”
“社区‘大清扫、大消毒、大清理’卫生清洁招募令来了!”“我报名,我报名……”很快旺池社区就招募到一支由返乡大学生组成的阳光志愿者服务队,他们自带扫帚、铁锹等工具,对辖区范围内的道路、垃圾堆等众多卫生死角进行大清扫。他们还积极发动社区居民自发进行清垃圾、整治楼道、清理庭院等活动,保持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
环境卫生是阻断疫情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作为海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战场、主阵地,海安高新区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大力弘扬时代新风,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居民营造了健康和谐的邻里环境,为海安创造一个文明向上的城市新风。
海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勇华表示,“在当前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两场战役中,我们党员干部志愿者们要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这既是落实主题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对雷锋同志的最好纪念。”
周 慧 孙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