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90后”抗疫图鉴
2020-04-28 15:29:00  来源:江苏文明网  

从寒冬到暖春,举国上下齐心协力。生命至上的中国理念,守望相助的中国实践,汇聚成抗击疫情的中国经验。此时此刻,许多“90后”依然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以英雄的壮举,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了榜样。

4月28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依托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荔枝云技术平台”,继续发布“江苏最美青年抗疫先锋”的先进事迹。“90后”的他们,在抗疫最前线的检验检疫、志愿服务、新闻采访岗位上挥洒着青春热血,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为战胜疫情注入了一股股蓬勃的力量,描绘出一幅幅青春洋溢的“90后”抗疫图鉴。

医护女志愿者:我给出院患者发奖状

疫情就是命令!“我报名!”“我熟悉,我来!”铿锵话语,伴随着一幕幕最美逆行。

南通姑娘于鑫慧,今年24岁,如东县洋口镇闸西村人,是当地一所民营医院的医护人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得知武汉招募医护志愿者,于鑫慧立刻报了名。2月19日,得到当地许可后,她独自一人从南通出发。由于武汉封城,无法直接抵达,一心想要前往一线的她先坐火车、搭出租、蹭救援物资车,辗转多地,原本只要7小时的车程,她整整走了22小时,最终抵达武汉。

于鑫慧被分配在武昌区瑞安酒店康复隔离点。这家隔离点负责火神山、雷神山两家医院出院患者14天隔离期的护理工作。所有出院患者要经过2次核酸检测,都呈阴性才能顺利从隔离点回家。

随着疫情逐步向好,出院人数的不断增多,康复隔离点的护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一天最多时要新接收20多人。于鑫慧不仅承担着患者的日常照料,核酸检测的咽拭子采集也都由她配合医生来完成。繁忙且高风险的护理工作压力极大,在隔离服内, 于鑫慧哪怕只穿一层秋衣,也会全部被汗水浸湿。因为接触消毒水太多,她的双手满是湿疹。

来到康复隔离点的出院患者都是刚刚经历过生死线、鬼门关的人,许多人会心生焦虑,担心病情复发。有心的小于从南通出发时,就随身携带的100张空白奖状。每一名患者解除隔离回家时,她都会手写一张奖状,坚定患者的信心。这个小细节打动了不少出院的爷爷奶奶。一位即将解除隔离的患者,通宵未眠,织了一双毛线拖鞋送给了于鑫慧。“我当时穿着防护服,眼泪已经掉下来了。”谈到这一幕,小于特别感慨。

在武汉,于鑫慧目睹了太多共产党员危难时刻的付出与奉献,也更坚定了自己入党的决心。2月底她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被江苏省委组织部批准火线入党。3月24日,一场特殊的入党仪式在云端举行,如东县洋口镇闸西村党支部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为远在武汉抗“疫”一线的于鑫慧举办入党仪式。

在于鑫慧的精心护理下,120多名出院患者从康复隔离点返回家中。4月14日上午,于鑫慧圆满完成在武汉的志愿服务返回南通。直到这时,她才发现,从小就照顾自己的外婆,在武汉解封那一天也离开了人世。生命最后一刻,祖孙俩都没能见到一面。小于说,“隔离结束后,我最想去看看养了我这么久的外婆,想给外婆磕个头!”

在武汉55天的时间,于鑫慧付出了真心,也收获了感动,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她说,驰援武汉是这辈子做的最光荣也是最正确的事情。

民政养老服务队队员:70岁的爷爷喊我“雷阿姨”

2月18日,江苏省民政厅接民政部通知,组建养老服务支援队驰援武汉市养老机构。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医务科护士雷静,成为驰援武汉市社会福利院的一名养老服务队队员。

疫情爆发后,武汉市福利院实行了封院管理。雷静和12名队员接管的,是该福利院的医养结合综合病区,主要任务是对生病的老人进行常规治疗。尽管这和她之前在南京的工作差不多,但因为身处武汉,所有住在这里的老人们,都需要陆续接受核酸检测。一旦有人确诊,就要转到定点医疗机构治疗,养老服务队的护理人员工作风险极高。

病房消杀、巡房,按医嘱送药注射,给老人翻身、擦洗……穿着防护服,这些事做起来都比平时笨拙了很多。不过对雷静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最麻烦的是,她患有鼻炎,一旦犯了病,在防护服中鼻涕没法擦拭,只能尽量往回吸,最终鼻涕只能流到自己的嘴巴里。

雷静说,来到武汉后的第七天,她面临了真正的考验。当时,一位70多岁的褚奶奶因为吞咽困难、无法进食,而插胃管、做鼻饲,是让她摄取营养的唯一办法。但是插胃管,是距离病人最近,也是最容易发生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风险的操作。“我做过胃管插管,有经验,让我来吧。”关键时刻,90后的雷静扛起了最危险重担。她戴着手套,拿着细细的胃管,隔着已经有些模糊的护目镜,小心,再小心,终于成功完成了这个任务。

病区的老人们年纪最小的60多岁,最大的90多岁。照顾他们需要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70多岁的李爷爷,患有肿瘤。一次查房时,雷静发现他情绪很低落。通过交流她得知,李爷爷好几天没擦身子了,很不舒服。雷静和同事赶紧打来温水,帮他擦洗。李爷爷感动地说,“谢谢雷阿姨!”这一声“阿姨”喊得雷静很不好意思,一开始,她还想解释解释;到后来,她也就乐呵呵的答应了!她明白,因为自己穿着防护服、护目镜,老人们根本看不清自己的样子。她更明白,福利院的老人其实就是需要帮助的“老小孩”,27岁的自己能够做到的,就是像“阿姨”一样,让老人在垂暮之年多感受到一些温暖。

在历时33天的援鄂养老服务工作中,雷静始终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和热爱护理事业的纯真感情,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去,最终与战友们一起圆满完成援鄂任务。在武汉期间,雷静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被火线纳为“入党积极分子”,展现了江苏民政青年一代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有能力的精神风貌。

离开前,她捐了5000元,为抗疫阻击战再献上一点自己的力量。这位“90后”护士,用奉献诠释了青春最美的模样。

国门卫士:为了抗疫,我推迟了婚期!

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守好空中国门,筑牢口岸防线是重中之重。

刘芸良,连云港海关卫生检疫人员。从除夕夜开始,他奋战在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对于每一位出入境旅客,一一进行登临检疫和流行病学调查。连续9个日夜,他和同事共筛查旅客2000多名。

2月5日,刘芸良接到紧急增援南京禄口机场海关的任务,他当天就奔赴南京,投身新的防疫工作。2月15日,一架国际航班即将从南京离港,刘芸良对机组人员和乘客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询问,他意外发现,一名机组工作人员曾经飞往过重点疫区。“以我的经验来说,他飞过去以后,很有可能在无意中就接触了当地的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要谨慎为主,我们绝不能疏漏任何一个细节。”在刘芸良的耐心劝说下,这名机组人员最终与航空公司协调,取消了本次飞行任务。

严守阵地,刘芸良是铁面无私的检疫员;安抚旅客,他又是贴心备至的阳光男孩。3月25日,一架来自欧洲的航班落地。刘芸良发现,一名40多岁的女乘客带着孩子,情绪焦躁。一番交流后他得知,这名女乘客年前刚带着十多岁的孩子去欧洲读书,费尽周折才买到机票回国,一落地却面临要与孩子分开隔离,她感到非常不安。刘芸良耐心解释,打消了这位乘客的不安情绪,“我告诉她,隔离期间日常生活会有工作人员提供帮助,在隔离中身体有不适也会有医疗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治疗,后来她好多了,还和我说回国真好。”

从二月初至今,刘芸良和同事们一起,在南京禄口机场检疫入境航班31架次,筛查旅客4000多名,牢牢守住了外防输入的“空中国门”。

刘芸良的未婚妻李玉鸽,是一名外科护士。春节前夕,他们原本准备回山东老家结婚,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定的结婚计划。两人相互理解、并肩抗疫,婚期一推再推。在发布会现场,刘芸良上演了花式“云求婚”,让李玉鸽感动落泪。小情侣约定,疫情结束我们就去领证!

西班牙语女翻译:战斗在转运一线的“信息猿”

三月中旬,为了进一步防控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从南京口岸入境前往省内十三个设区市的旅客会由专人专车、转运到当地的隔离点。扬州外办的翻译李悦,疫情期间,变身为口岸转运的信息员,负责前往扬州的乘客转运工作。李悦戏称,自己是转运一线的“信息猿”。

南京口岸扬州转运组一共有17个工作人员,分三组轮流倒班,负责禄口机场、南京站和南京南站的乘客转运任务。作为信息员的李悦,一个人扛起了对接前后方信息的繁重任务。李悦的工作就是,一旦南京公安在工作群里发出“扬州乘客入境”的时候,她要快速反应,与公安、安检人员比对、核实,把信息报告给转运组,安排人员和车辆以及扬州的接收点,做好对接工作。

3月19日深夜,李悦接到通知,两名乘客从美国入境禄口机场,目的地是扬州。接到通知后,她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两分钟之内就派出了转运小组。但是由于航班晚点,转运小组多等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在凌晨两点半将两名乘客送上了前往扬州的专车。

南京口岸的转运任务最早凌晨3点开始,最晚要到深夜2点才能结束。每当转运同志往扬州发车时,李悦才能稍稍喘口气;当天所有航班都结束了才敢睡。航班时间表上的航班不结束,她的大脑就会一直处于临战状态。

疫情初期,国内医疗物资紧缺。李悦与同事们发挥自己的外事专长,向境外友城、友人搜寻急需的抗疫物资。晚上10点到凌晨3点是国外上班的联系时间,在许多不为人知的深夜,李悦已经不知跟境外友城、友人打过了多少通电话、发过多少封邮件、发过多少微信信息。最终她的努力,为扬州争取到不少抗疫物资。

随着境外疫情日益严重,李悦工作的重心又放在了帮助外国友城和友人抗击疫情上。李悦说,“全球同此冷暖,我会把我们国内抗疫疫情的一些经验包括口岸闭环的隔离转运工作和他们沟通分享,希望大家一起共渡难关”。

李悦的爱人也是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派出所民警,从过年起,就一直在单位值班。李悦到南京口岸工作一周后,3岁的女儿非喊着要看妈妈。一家人在停车场等了半个多小时,终于等到了李悦的“接见”。结果见面还不到五分钟,李悦的电话又响了,新的航班又要落地了。尽管有再多的不舍,李悦还是立即回到了工作岗位,她把对家人的牵挂放在心里。

这次抗疫的经历,让李悦觉得自己成熟了很多。她说,一想到所有的付出,是为了保卫身后深爱的这座城市,一切都值了!

高能

媒体人:记者天生就要到现场

2月17日,江苏省广电总台网络传播部荔枝特报记者高志鹏从500多名报名者中被选中,成为江苏援湖北前方报道组中最年轻的一员。提到这次经历,高志鹏感到特别幸运,“在总台这么多的报名者当中被选中,我既感到幸运,同时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比喻我的这次武汉之行是迎接人生大考”。

为了做好抗疫报道,1994年出生的高志鹏做足了准备:摄像机、微单、无人机、Osmo……各类装备全部配齐。到达武汉后,为了向后方传递武汉一线的消息,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以及武汉开发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江苏医疗队的所有“阵地”他全部跑了个遍,他把自己的采访内容通过“短视频、图文、海报、H5”等融媒体套系,源源不断地向后方进行传递。

《为啥穿上防护服后几小时不能吃喝上厕所,看来这个全程演示你就明白了!》《江苏援湖北首批医疗队返苏:“以后如有需要,我们仍然义不容辞!”》《暖!江苏医疗队返程收到特殊登机牌,VVIP专座》等3条视频全网点击量均达到了“千万+”,另有多条视频全网点击量也达到了“百万+”。

记录珍贵画面的同时,高志鹏和搭档们在前线也不断挖掘着感人至深的“暖心故事”。《一个亚丁湾护航,一个武汉抗疫:丈夫打给妻子的“骚扰电话”》用一通“跨洋电话”,讲述了丈夫在亚丁湾护航,妻子在武汉抗疫,两人远隔万里互道平安的亲情故事。《疫情期间的爱情:他们每晚敲墙互道晚安》讲述的则是一对共同来到武汉支援的护士情侣,住在隔壁却因为感控要求不能经常见面,只能每晚“敲墙”互道晚安。这条视频全网点击量“百万+”,同时也被央视、人民网等平台转载。

3月20日,高志鹏完成在武汉的报道任务,跟随报道组返回南京。32天,高志鹏和报道组用近200篇报道,宣传了抗疫中的江苏作为、江苏担当,也记录了一线的温情与感动。年轻的高志鹏在采访中成长,他说,“将疫情形势的变化还原给公众,将温暖、信心、希望传递给公众,这是记者的责任。”

青春之美,正是奋斗之美。青年之快乐,正是奉献之快乐。

穿上战疫“铠甲”,“90后”的他们是国门第一哨的守关人,是患者身边的白衣天使,是那一抹流动的志愿红,也是一往无前的新闻战士……勇敢与坚强、担当与尽责、无畏与无私,“90后”还在继续用奉献和拼搏,描绘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抗疫图鉴。

责编:王逸男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