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世界环境日”走近三位致力生态环境保护的人士
2020-06-05 08:07:00  来源:新华日报  

图为4日,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旌忠寺社区环保志愿者在清捞河面杂物。 庄文斌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近年来,我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其间浸透着每一位绿色家园守护者的汗水。记者采访了3位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人士,从他们的故事里汲取行动者的力量。

为江豚奔走的“豚爷”

“江豚是长江生态系统里的顶级水生物种,保护江豚,也同时保护了长江其它濒危物种,这可以从外出自带水杯、少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做起。”5月31日下午,年逾七旬的陈宜林给扬州大学学生开展保护长江江豚的线上讲座,这位银发老人,被人们亲切地唤作“豚爷”。

这场讲座,扬州大学学生刘林林听得很入迷。“我非常敬佩陈爷爷,我的专业是生物工程,希望以后能够给江豚基因测序,为守护江豚出力。”刘林林说,自己去年已加入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

由于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江豚数量急剧下降。“我家住在扬州廖家沟边上,我小时候见过江豚,对江豚有亲切感,退休后看到江豚濒危的新闻,就加入了保护行列。”陈宜林从2010年开始就为保护江豚而奔走,有感于民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还不足,决心要在青年一代当中播撒绿色的种子。

陈宜林发起成立江苏第一个民间江豚保护协会——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协会连续6年举办“全国大学生江豚保护夏令营”,常年深入大中小学举办“长江江豚讲坛”,组建了全省第一支“长江江豚协巡队”……陈宜林培养了不少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骨干,今年疫情期间,他坚持开展了4场线上讲座。

陈宜林的这份情怀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还想方设法,努力将江豚与扬州文化相结合,推出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每年,陈宜林都会请扬州船村生态文化发展中心的专家设计“江豚生肖窗花”,然后交由协会分发,让更多人认识到保护江豚的重要性。

“候鸟王国”打造者

在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有一片40余亩的林地,这里植被葱茏、鸟儿欢鸣,充满了生机,这是闵浩焕倾尽30余年心血打造的“候鸟王国”。

1979年,闵浩焕在嘉泽镇创办了苗圃及花木研究所,苗圃里的几棵大树上常有零星白鹭栖息。1989年,苗圃里来了一群不速之客——白鹳、黑鹳,它们在雪松、香樟树上搭起了窝。此后,鸟儿越来越多,它们改变了闵浩焕的人生之路。为了不影响鸟类生存环境,31年来,在闵浩焕种植的苗木基地上,没有出售过一棵树,苗圃里的野生候鸟由最初的几十只逐年增至如今的10多万只。

苗木基地的大门前,悬挂着“南京师范大学鹭鸟繁殖栖息生态研究基地”“武进科协科普示范教育基地”“中小学科普教育基地”等牌子。每到假期,许多爱鸟人士和学校师生都会到这里参观。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闵浩焕就靠办苗圃、种花木发家致富。他的园林绿化生意遍及全国,而他和妻子羌赛娥赚的钱都用来贴补“候鸟王国”,30多年来已投入3500余万元。“由于鸟粪会腐蚀树木,我们除了要为鸟儿购买鱼虾饲料外,每年还要补种300到500棵树木,供它们安家。”这位80岁的老人说,“有人说,鸟儿春天飞来,大家看了都高兴,但到冬天又飞走了,什么都留不下,有什么意义?但我不这么认为,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是万年大计。这些鸟儿有新西兰的、有新加坡的,我们要从全球生态保护的角度去看这件事,不能狭隘。”

随着自己年岁渐增,“候鸟王国”何去何从成了闵浩焕的心结。“未来谁将继续守护这些鸟儿?家里没有接班的,希望政府部门予以关注,协调解决这个难题。”

让一江清水向东流

6月4日,一艘货船停靠在南京长江四桥附近的长江汇兴隆洲绿色服务区。“以前生活垃圾和污水移交的费用较高,有时根本没地方移交,我们就会偷偷倒进长江里。现在服务区免费回收船舶垃圾,真好!”船主何征说。

何征能够免费在水上服务区移交垃圾,与南京长江汇党支部书记、环保总监王康明的努力分不开。

今年48岁的王康明,对长江有着深厚情感。“一江春水向东流,污水垃圾到下游”,过去长江上出现的船舶污染物偷排乱扔现象让王康明心痛不已。“长江上有12万只船舶、200万名船员,船舶垃圾和污水产生量很大。在海事部门指导下,我们决定进行免费回收,担起行业领军企业的社会责任。”

王康明主动向公司提出,在服务区增加一条75米长、13米宽的功能趸船,集中接收和处置船舶污染物。去年5月起,兴隆洲水上服务区转身为绿色服务区,提供免费船舶垃圾接收、免费生活污水垃圾接收等4项环保服务。

一年来,两个数据的“一升一降”让王康明格外开怀。“‘一升’是指服务区内停靠船舶的垃圾移交率从7%上升到了84%,这说明船员环保意识在提升;‘一降’是指兴隆洲水上服务区的船舶垃圾接收率降低,从最高峰的70%降至现在的40%左右,这说明,做船舶垃圾免费接收的同行变多了,过往船舶可以在更多水上站点免费移交污染物,这是大好事。”

在王康明带领下,长江汇兴隆洲绿色服务区在绿色之路上先行先试。3月中旬,服务区对停靠船舶试行垃圾分类,一段时间后王康明发现,经过服务区船舶的污染物移交量在减少。面对垃圾分类中的困难,王康明提出要“难易相成”,从占比较多、分拣较容易的塑料垃圾、蓄电池、家电等入手,鼓励船员全部移交,提供家电以旧换新服务等。

本报记者 许海燕

本报实习生 王 静

责编:蔡阳艳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