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7点,高邮市康华农贸市场迎来早市“小高峰”。“多亏政府花了大力气整治。”拎着大包小包的相月兰大妈告诉记者,过去大家都骑车进菜场,里面拥堵不堪,再加上小商小贩乱丢乱放,味道也很难闻。“现在菜场外统一规划了停车区,还在市场内装上了风扇和监控,保洁工作更是到位,到处干干净净,环境好得像超市。”
相大妈的感受只是高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一个小小变化。高邮市委书记韦峰表示,今年是高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胜之年,高邮城市的精神面貌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文明已融入城市“肌理”,融入百姓生活,更融入高水平全面小康、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创建文明城市,既是为了提升城市文明,更是为了让百姓获益。
记者近日来到高邮“驿路人家”蔷薇小巷,虽然巷内只住着七八户人家,但家家门前栽植着花花草草,生机盎然。居民陈根田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小巷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特别是每年5月到9月,密密匝匝的花铺满了整个巷子。许多人拿着手机、背着相机来与蔷薇拍照留影,多的时候一天来来去去好几十拨人,小巷成了邮城的网红拍照打卡地。”
谈到小巷的变化,陈根田说,以前用“脏、乱、差”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随着城市建设、盂城驿景区的发展,特别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小巷的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蔷薇小巷的变化是高邮文明创建中背街后巷改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高邮还推动16家市区农贸市场集中整治、全市34个老旧小区集中改造……桩桩件件背后都是城市品质的提升。”高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建奇告诉记者,文明城市创建,说到底,要本着“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的初心,让市民的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
有获得感的文明创建,倒逼高邮城市管理思路的变革。从2018年开始,高邮在全省率先将机关事业单位3376个车位和505座厕所,向市民游客错时免费开放。
在外工作的王先生周末驱车返乡,邀请老友晚上小聚,开车在大街上找车位。到了约定时间,老友着急来电问询,建议他将车停到机关单位大院。王先生停好车后,特意拍照发到微信朋友圈点赞:“虽是小事,但感受到了城市的文明。”
盘活资源,让市民乐享高质量的城市品质,2018年9月,高邮再出重磅举措,城乡中小学校的运动场地向社会开放,方便附近市民体育锻炼。教学日期间,学校每天早晚对外开放各不低于2小时,节假日全天开放。随着学校运动场地对外开放,附近居民健身有了好去处。据统计,在疫情发生前,每天学校运动场地锻炼的市民超过万人。
高质量的城市离不开高素质的市民。在日前公布的2020年5月“江苏好人榜”里,高邮的徐晓飞榜上有名,这已是他第二次施救落水者。早在2011年时,他就因为救起3名落水乘客获得江苏省和扬州市的表彰。
一座城市居民的素质往往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在高邮,像徐晓飞这样的好人还有很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韩素玲、30秒勇救落水者的退伍军人赵治国、悬壶济世好村医李建华……截至目前,高邮市共评选出100多位道德模范,其中有6人获评为全国、江苏省“道德模范”,1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44人入选“江苏好人”。
“好人现象”引发了市民素质的“森林效应”。高邮市雷锋车队、阳光志愿者协会、红十字志愿者协会……目前,高邮全市共有注册志愿组织500多个、注册志愿者11万余人,占高邮总人口近15%。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 140个志愿者服务组织和1.7万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参与到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中。
如今,走在高邮的大街小巷,市民会顺手捡起被丢弃的废纸杂物;在公共场所,市民自觉排队,秩序井然……善与美,已经悄悄渗进高邮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本报记者 李 源
本报通讯员 邮 萱 实习生 王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