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让“喘息服务”更顺畅
2020-06-19 07:52: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魏晓敏  

以立法形式化解“银发危机”,用制度创新满足不同类型养老服务需求。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将于7月1日开始实施的《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进行解读,其中提到的“喘息服务”引发关注。

喘息,非常形象且容易理解。需要长期护理的失能老人,除了少数在医疗机构养老,大多数是由配偶、子女或家属照顾,很多照顾者因此承担了巨大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压力,能够歇一歇脚、喘一口气,无疑可以让照顾者身心获得调整机会。“喘息服务”,就是基于对失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主要照护者的服务,要求所在地民政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安排老年人短期入住养老机构或者由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组织上门照护。

“喘息服务”是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体系建构的重要环节。从开展试点,到出台试行办法,再到调整实施细节、进行立法保障,南京对“喘息服务”的完善之举值得称道。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亿。其中,失智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南京作为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不到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且老龄人口以每年4万左右的速度增加。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意味着家庭养老压力的增大。以立法保障养老服务,一定程度上对家庭养老进行了补充,在应对老龄化课题上,此举显然迈出了重要一步。

“喘息服务”该怎么“喘”、能否顺畅,人们还有更高的期待。如果把新鲜的空气、人体的循环系统看作“喘息”的必要内容,那么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就是新鲜的空气,充足的资金及硬件设备就是循环系统。从上海、杭州等几个大城市过去几年的试行效果来看,“喘息不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对照顾人员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导致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服务均为政府购买、资金来源单一,难以为继。比较特殊的是,由于服务对象多是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如果发生意外,责任划分复杂,也间接降低了服务组织的积极性。如何让刚刚起步的“喘息服务”更畅通、如何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让不同收入阶层的老年家庭能公平地使用服务,是摆在高质量养老服务面前的考题。

我国“喘息服务”建设起步较晚,失能老人所面临的长期护理问题,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期待南京的立法探索,让“喘息服务”走得更好,让更多家庭获益。

责编:蔡阳艳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