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最后一课”,照亮学子前行路
2020-06-23 08:07:00  来源:新华日报  

东南大学近400名学生日前在九龙湖校区现场参加了仪式感满满的毕业典礼。 本报通讯员 唐 瑭 本报记者 刘 莉摄

这几天,我省高校毕业生们陆续到了告别校园的时候。每年此时,大学校长们的致辞总会引起关注。疫情下的毕业季,作为大学时代的最后一堂课,“奋斗”“责任”成为高频词。校长们的毕业寄语为学子们的大学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也将成为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谈情怀,留住时光传承母校品质

毕业典礼是相聚四年的师生欢聚一堂的最后一次机会,因此讲“母校”情怀便成了校长致辞中必备的“一道菜”。

“始于一张录取通知书,系于一份毕业证书,这中间是同学们的南大时光,是百年南大薪火传承与南雍学子青春成长的互动交融,也是同学们与时代同行、与南大同路,砥砺青春、奋楫勇进的成长历程。”6月22日,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在毕业典礼上聊起了学子和母校的关系。

吕建说,今天的毕业典礼是特殊的,它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以特殊的方式,为特殊的一届南大人举办的一次毕业典礼,但蕴含其中的“焕哉郁郁兮”的南大人文精神却是永恒的。一如隐藏在同学们毕业证书“姓名、学校、校徽、时间、专业”等要素背后的那些厚重而丰富的内涵,它将同学们定格在时代与南大的坐标上,是“时代—大学—个人”相互交融的产物。

6月2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采取了“户外现场+网络直播”的形式举办毕业典礼。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以“三A”硬核信大精神相赠毕业生,他勉励学子说,硬核担当塑就出彩人生,硬核道理助力成功人生,硬核心态延展健康人生,不论走到哪里,都要传承南信大品质,做“硬核”南信大人。

谈精神,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状态

6月19日,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国祥以“开启一场青春的逆行”为题发表了讲话,为本科毕业生送上祝福。

“望你们把疫情大考中获得的人生历练,转化为今后战胜困难、应对考验的无穷力量,开启一场青春的逆行!”陈国祥希望同学们要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勇气,要坚信,没有天生的成功者,哪怕是锦鲤,也要中流击水,跃过禹门才能化龙。

在20日的研究生毕业典礼上,陈国祥分享了自己对生命温度的一些感悟。“面对疫情,每一个人都不是孤岛。希望所有的毕业生同学,今后无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能通过美德善行,让厚待生命、保护自然的南师‘厚生’之花向阳而生,绽放光彩。”他说,把握生命的温度,要多一份对理想的追求,“希望大家能在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状态,不断朝着理想迈进。生命不息,追求理想的脚步不止。”

“求学期间,你们不仅见证了近几年国家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变,也见证了矿大入围‘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校110周年、开启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奋斗历程的重要发展节点。”毕业典礼上,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宋学锋说,这几天,他漫步校园,随处可见同学们合影留念的场景,“你们用最美好的青春装点矿大校园,矿大也留下了你们坚实的奋斗足迹。”

宋学锋说,纵览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看到了矿大学人“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的坚定初心。希望学子们秉承“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立大志,做大事,成大业,以民族复兴时代使命画定人生坐标。

谈奋斗,让“后浪”奔涌向前

作为给毕业生们上的“最后一课”、步入社会的“第一课”,高校校长的毕业赠言通常很大篇幅都会聚焦在对同学们前程与未来的建议与希冀上。

“祝愿你们的未来——前程似锦,行稳致远。当代青年既享受着先辈们创造的安定和谐的生活,同时也肩负着国家未来发展的光荣使命。”江南大学校长陈卫说,此次疫情中,曾经被质疑“缺乏社会责任感”的90后群体已站上舞台,他们纷纷选择“逆行”,成为抗疫的深度参与者。90后们作出了这样的选择:挺身而出,与国家并肩而行。“面对这纷繁复杂的世界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将来,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找到未来的方向和前行的力量!”陈卫说,在国家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开展的扶贫工作中,也有学校教师的身影,他们深入国家级贫困县贵州从江,真正将自己融入到改变贫困的伟大事业中。

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将毕业生们比喻为奔涌向前的“后浪”。“时代和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使命担当。将在学校里转录合成的知识‘基因’,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充分‘有义表达’。时代是出卷人,历史与未来是阅卷人,同学们要努力做好时代变革的答卷人。”他说。

“当今社会,多元文化与价值冲突等不断对我们提出新的挑战,希望大家都能慎思明辨。大学赋予你们的不仅仅是术业上的精通,更多的是为善去恶的能力。”陈发棣满怀深情地说,从今天起,你们就将从南农毕业生转变为社会“练习生”了,“当你们步入社会后,无论经历怎样的遭遇,都要守住底线。请坚信正直、诚信、善良,在任何时代都更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本报记者 王 拓 杨频萍

责编:张理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