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发,黑框眼镜,T恤搭配板鞋,个头不高、一副“假小子”装扮的华梦丽从树上摘下黄桃,美滋滋地咬上一口。6月19日,记者来到句容市果牧不忘家庭农场时,华梦丽正带领工人采摘今年最后一批早黄桃。
“每天至少吃一个来判断桃子是否达到最佳口感。”华梦丽说,自己种的是绿色食品认证的有机黄桃,一天线上能销售4000多斤,全靠品质背书。
占地1080亩的果牧不忘家庭农场,集观光采摘、休闲垂钓、果蔬配送、果牧领养等12个农业项目于一体,年游客突破5万人次,产值1500万元,复购率达75%以上。这样的成果,是华梦丽一点点跑出来的。
摆地摊树口碑,
跑出农品销售“大市场”
2010年,华梦丽的父亲在句容市天王镇承包土地试水有机果树种植,果实很可口销售却不佳,农场年年亏损。当时还在南京读高中的华梦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下从事农业的志愿。
“这孩子脾气倔,2013年放弃重点大学和去加拿大留学的机会,去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还把长头发剪了,说是以后干农活方便。”华梦丽的母亲张杭英说,2016年毕业后,刚满21岁的华梦丽带上4名大学同学,组成娘子军接手父亲的农场。
农场临近南京市溧水区东屏镇工业园区,华梦丽将目光投向园区里的职工。“骑上电动三轮车,放上六七筐水果,瞅准工人下班时间去工厂门口摆地摊。”华梦丽略带得意地说,摸清各个工厂下班时间还需要一点小智慧。“早上去早点摊和工人套近乎,把工厂里面情况都弄明白了。”
口碑,在华梦丽一步步奔跑中树立,周边居民都知道有个小姑娘种的水果好吃,当年就卖出1万斤黄桃和2万多斤梨。周边市场稳定了,华梦丽又和团队到南京摆地摊,先尝后买,逐步有了稳定客户群。
“那段时间可以用一个黑字形容:一天只睡五六个小时,黑眼圈特别重;每天在太阳底下奔波,皮肤晒黑了。”合伙人王晓美自嘲说。
转模式强效益,
跑出科技兴农新天地
农场走上了正轨,可华梦丽却陷入迷茫:是要往前继续奔跑,还是停留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2017年,华梦丽回到母校,找恩师王全智指点迷津。“那天聊到了很晚,说到最后她眼里隐约有泪光。华梦丽个性坚强,从没见她哭过,那次她是真的急了。”王全智建议华梦丽做体验式农业,并带着她走访了多家上规模的成熟农场。
说干就干。大家统一思想后,几个姑娘齐上阵,搭脚架、围栅栏,体验式农场很快有了规模。上千棵榉树、紫薇、红枫,万余棵梨树、桃树、甜柿树,70亩农田、50余亩鱼塘。
在华梦丽的农场里,游客可以挖红薯、磨豆浆、采梨榨汁、喂养小动物,尽享农耕生活的乐趣。传统型农业模式转换成体验式服务型农业模式后,华梦丽的农场收益节节攀升,合伙人的年底分红也从2万元涨到了10万元。
这次转型让华梦丽对自己的新型农业实践更加充满信心,然而爱折腾的她没有停下奔跑的脚步。在参与各类展销会、学术交流会期间,华梦丽发现市场上的草莓苗坏死率很高,如果自己的农场能研发出高品质草莓苗,不仅弥补市场空白,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农场收入。
2018年,华梦丽选择向技术性农场转型,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计划打造“植物工厂”。“那时正好是夏天,实验室里温度有50摄氏度,在这样的‘桑拿房’里我们待了三个多月,试了上百种配方。”合伙人缪晨晨记得,有一次草莓苗生病了,华梦丽直接拔了病株赶到指导专家开会的地方,等了一个下午才弄清楚病因。
华梦丽的组培室不仅能培养草莓苗,还成功孕育了火焰兰天竹、寒地玫瑰等幼苗,仅火焰兰天竹就收到了300万株订单,总价值450万元。
共前进同富裕,
跑出乡村振兴美画卷
华梦丽不忘带着大家一起跑。目前农场带动大学生就业12人,周边农民固定就业40余人。
64岁的王世祖有着几十年耕作经验,刚开始瞧不上华梦丽这个黄毛丫头,现在则是心服口服。“土地租给她,地租年年涨,给她打工,工资一分不少,我和老太婆一年能挣十万块钱。”王世祖说。
周边的农民纷纷向华梦丽学习,华梦丽也很乐意向他们传授技术,辐射近300户。尤其在水稻种植方面,华梦丽提供稻苗让周边农民代种,产出水稻再以每斤高于市场价一毛钱的价格收购,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增收致富。此外,华梦丽还在内蒙古的科尔沁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开设网课,让更多的农民从先进农业技术中受益。
华梦丽的探索与努力,得到了“最美奋斗者”赵亚夫的肯定。“我们国家农业发展,最需要的就是像华梦丽这样的新农人。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赵亚夫说,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华梦丽”和广大农民一起,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农业振兴。 本报记者 钱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