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姐妹们阿姨们,咱们跳起来!”7月27日夜幕降临,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向家边村健身广场灯光打开,领舞的张雯雯带领大家和着欢快的曲子,跳起了广场舞。一边的篮球场上,孩子们分做两组捉对比赛。老人们三三两两,绕着池塘一圈新修的步道散步。整个广场健身休闲的有一两百号人。
“只要不下雨,向家边村每晚都这么热闹!”湖熟街道河北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孔平说,去年以来向家边投入了1000多万元整治环境后,在东山、湖熟打工的村民晚上很多回来住了,村里新建的7个停车场全部停满,曾经的“空心村”恢复了人气。
综合整治,“坟头村”变“水美村”
记者白天来到向家边村,只见村口一片大池塘碧水漾漾,既养鱼又是村里的“中心景观”:池塘前建成活动广场、文化长廊和停车场,池塘后配建公厕和污水处理站,池塘边20多栋农家小别墅都是“水景房”,房前屋后辟出小菜园,村民下了楼就可以到广场上池塘边散散步。
“你不知道我们村过去环境有多糟,人家都叫我们‘坟头村’。”村里老党员郭玉生说,由于地处青龙山余脉,向家边半山半圩、地势较高,历史上附近村民乱建墓地,加上乱建乱堆的批棚、猪圈、旱厕、草垛,整个村子乱得不成样子,村里平日冷清得很。
变化,来自于江宁去年全面推开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区街两级下拨资金1000多万元,河北社区配套200多万元,每户划到10万元。这笔钱怎么花、做什么?村里举行议事会,商定坟墓全部搬迁公墓,猪圈、旱厕拆除,每个分别按照5500元、1000元、100元标准给予补偿,拆出的空地,用于建停车场、小菜园。另外,村里的活动场坑坑洼洼的,建筑取土的大坑和淤塞的河塘,看着让人糟心,都要进行清理整理。
早出晚归,年轻人纷纷回流
在驻村规划师的帮助下,河北社区根据村民意见,对村庄统一规划:河塘全部清淤,取土大坑整理后蓄水养鱼,池塘边的活动场铺上塑胶道,安装健身器材、乒乓球桌和篮球架,“变身”健身休闲广场。坟墓、猪圈等搬迁拆出的空地,按三五一户组团,建设停车场、菜园子。记者看到,菜园小径分成一块块、一畦畦,茄子、黄瓜、丝瓜、甜玉米长得正好,既满足了村民吃菜需求,又美化了农家庭院。
“村子亮堂了、水清了、绿化好了,还有休闲广场、健身场所,我养老享福了。”68岁的李通友两层大别墅就在鱼塘边,村里委托他管理鱼塘,每天都有城里人来钓鱼。两个女儿在东山上班、买了房,过去十天半月回来一趟,现在双休都带着孩子回来团聚两天,吃着自家菜园种的蔬菜,红烧鱼塘钓上的鱼,一家人其乐融融。
而村里更多的年轻人过起了半城半乡的“两栖生活”,一早开车去东山、禄口、湖熟等地上班,晚上开车回来居住。“这样的日子很舒适。”在湖熟工业集中区上班的陈洁在街道买了房,如今看到村里环境更好,就和老公过起早出晚归的生活。村民告诉记者,村子整治后,像陈洁这样回来住的家庭已有几十户。
看到向家边广场这么热闹,河北社区工业集中区门窗厂的几十名东北籍员工,晚上也来扭秧歌,跟向家村舞蹈队摆开了擂台。赵孔平说,河北社区有十几家食品、加工类企业,吸纳了七八百名劳动力,向家边的环境整治,也为这些企业和员工做了配套。
百亿投资,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从‘坟头村’到‘水美村’,向家边村是湖熟农村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湖熟街道“田园办”郭荣庆介绍说,像向家边这样的自然村,湖熟已整治了151个,到今年底全街道200多个自然村都要整治到位,让村民干干净净、和和美美奔小康。
从湖熟所在的中部圩区水乡到东部、西部丘陵山地,江宁全域正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焦珍山介绍说,江宁总共有1500多个自然村,经过前几轮环境综合整治,还剩下1000多个自然村,到今年底全部整治结束。为此,区级财政、国资平台加上街道、社区配套,总共投入100亿元。
经过前几轮整治,江宁打造了黄龙岘、石塘人家、钱家渡等一大批“金花村”和“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全区乡村游年吸引游客千万人次,年收入60多亿元。虽然新一轮整治中也有部分村落发展起小规模的垂钓、农家餐饮,但焦珍山介绍说,这1000多个村大多数并不具有旅游潜质,整治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发展乡村游,而是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美丽宜居品质,利用江宁发达的农路和星罗棋布的园区,使农村成为城乡融合的关键一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空心化”“边缘化”的现象。
江宁这一轮农村环境整治既重“颜值”更重“功能”。区农业农村局社会事业促进科科长于成勇介绍,改造总体上分为“三大四小”:“三大”指的是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分类“三大革命”,化粪池、洗漱、洗涤用水“三水”的收集处理率要达95%以上;“四小”是指乡间小路、景观小品、小型池塘、小微菜园“四小实事”。截至目前,千余村庄中已有859个村庄基本完成改造。
焦珍山说,环境整治不仅擦亮了乡村本色,还让曾经凋敝的农村重新美丽、重现活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巍钟 通讯员 王露 陈喆远 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