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常州“义园”:在坚守中传承
2020-08-13 09:52:00  来源:常州文明办  

在常州小河沿,有一方闹中取静的舞台,汇聚了 100多位京剧票友,每周相约切磋、交流。票友们将这里称之为“义园” 。

10日下午,“义园”创办者高文龙紧急召集20多位票友排练,他刚刚收到央视戏曲频道发出的邀请,将和常州市第一中学的师生们合作演出节目。这也将是“义园”的票友们第四次登上央视舞台。

“义园”里“名家荟萃”


走进义园,你会惊叹一家民间票友社,竟拥有如此专业的团队和深厚的底蕴。

这里有原市京剧团乐队的琴师、化妆师和服装师,配备了文武场乐器,购买了苏州某京剧团300多套服装、头帽以及刀枪棍剑,吸纳了票友近百人,其规模完全可与正规京剧团媲美。

不仅如此,在义园的长廊里,有一面星光璀璨的签名墙,被世人誉为京剧“四大名旦”的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的亲笔签名陈列于此,此外还有尚长荣、于魁智、王珮瑜等30多位京剧名家的亲笔签名。“这些大家、名家全都来过常州,许多人到过‘义园’,部分签名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是票友和我的多年珍藏。”

高文龙感慨道,票友们因为心中所爱相聚“义园”,认可“义园”,这些都是“义园”持续走下去的精神财富。

“国粹”之爱从小深埋心间


“义园”成立9年,从隐于世的小小票友社逐渐发展成了享誉业内的专业票友社,离不开高文龙付出的心血。

高文龙说,这一切都源于心中所爱。

受父亲影响,高文龙从小喜欢京剧,虽然没有专业学习,但热爱京剧的种子从小就埋于心中。“在农村插队时,盛行样板戏,是京剧的现代版,闲来无事就爱听这个,仿佛又在心里添了一把火。”高文龙回忆,真正被领进京剧之门,要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他返城时算起。那时,他家住在南大街,无意中得知,在双桂坊开豆腐汤店的李明波师傅出自京剧世家,于是就拜师学艺,每天下了班就往那儿跑。

初学《赵氏孤儿》的场景,他到现在还历历在目。“这段戏,让我感受到了京剧所要阐释的忠孝义节,那些道理启迪着我,让我终生受用”。

1986年,高文龙从单位辞职,下海经商,除了放弃稳定的工作,他还忍痛割爱,放弃了对京剧的学习。“没有物质基础的保障,艺术之路是无法走远的。”但他撂下一句话:到60岁时,一定会重拾所爱。

弘扬“国粹” 在坚守中传承


25年过去了,已是花甲之年的高文龙终于到了兑现承诺的时候。

2011年,高文龙买下一层楼面,成立“义园”。

高文龙说,曾有人建议用“怡园”,即闲情逸致,但他坚持用“义园”。因为“义”,就是京剧崇尚的义气、信义,它包含着奉献和服务。

2013年,高文龙拜京剧名家尚长荣为师。尚长荣被他执着的精神感动,欣然答应。

高文龙说,他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更是积极参与者、成果分享者,所以,他要感恩时代,回报社会。他办义园的宗旨,就是学戏、习德、修身、明义,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现如今,义园已汇聚了100多位京剧票友,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才四五岁。每周六,是他们雷打不动的学习、排练日,同时也会对外开放,免费为观众唱戏表演。

“京剧的魔力就在于,一旦爱上就会终生难忘。”高文龙说。宋婧 沙杨图文报道

责编:常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