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精管善治,让美丽宜居触手可及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解读④
2020-08-17 08:05:00  来源:新华日报  

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是美丽江苏建设的主抓手之一。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健全现代城市治理体系,积极打造美丽宜居城市。我省如何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抓住全国唯一试点省的契机,创建让生活更美好的美丽宜居城市?

设计引领,

让“美”在城市无所不在

“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是目标导向的综合愿景,体现了江苏城市建设发展转型的现实需要和内涵品质提升的阶段特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省住建厅厅长周岚介绍,从1978年到2019年,江苏城镇化率由13.7%提高到70.6%。各地在发展中形成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江苏的城市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但各地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粗放及不衔接、不配套和不协调的“城市病”问题。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聚焦老百姓最关心的城市建设和民生服务问题,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城市环境品质提升,集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顺应了新时代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意见》提出,要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区域城镇体系,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综合承载能力,培育一批有活力、有魅力的特色小城镇,坚持节约集约,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推动城镇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省自然资源厅空间规划局局长陈小卉说,围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迫切需要坚持节约集约,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推动城镇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意见》明确要推动城市更新,推进生态修复和空间修补,提升城市设计水平,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的空间形态、高度体量、风貌特色、交通组织等控制引导,留住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加强标志性建筑设计,打造更多的城市亮点和建筑精品。周岚说,当前我省城市发展已从增量管理为主的阶段,转向增量存量并重、并逐渐以存量优化为主,城市建设也将从支持大规模集中式建设为主,转向更加鼓励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因此需要更加重视精细化设计。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引导和管控,强化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的引领作用,营造城市空间景观特色,让“美”的颜值在城市无所不在,并以此提高城市的内在吸引力和创新发展的持续动力。

三个层面,

打造美丽宜居城市样板

围绕“美丽”“宜居”“城市”3个关键词,省住建厅系统归纳了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目标愿景。“美丽”包括环境优美、人文淳美、建设精美,反映自然、人和城市是一个和谐共处的生命共同体;“宜居”包括安居体系、适居服务、乐居家园,强调关注老百姓的居住需求,是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工作原点;“城市”包括健康城市、魅力城市、永续城市,强调城市的外在与内涵、现在与未来。

《意见》明确,要通过推进美丽宜居住区建设、美丽宜居街区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如何从这三个层面入手推进建设?

周岚介绍,美丽宜居住区建设,要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危险房屋解危和城中村改造,改善广大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推动住房保障全覆盖,引导住房保障的重点从单纯注重住房供给向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转变,逐步扩大受众面。针对城市新建住宅,大力推行成品住房,积极推动绿色居住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提升住宅品质。

美丽宜居街区建设,要以解决现实矛盾为切入点,推动“围墙内”私密独立的居住空间,与“围墙外”多元活力的开放空间充分衔接,以解决现实矛盾为切入点,改善街区秩序性,消除安全盲区、建设安宁街区、优化慢行交通、协调停车供需、整治街道界面,探索住区物业管理与城市管理有机融合,打造一批具有生活气息和发展活力的街区。

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要围绕住房系统优化、设施水平提高和特色风貌彰显,利用3年试点期统筹项目、资源和政策,建成一批美丽宜居城市样板,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力争到2025年,建成更多可观可感的美丽宜居住区、街区、小城镇,让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理念深入人心。

“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将更加注重用系统化思维推动项目集成、资源整合和综合效果呈现。”周岚举例说,黑臭水体整治这些“条”的项目,更加注重综合,在完成任务基础上,推动营造滨水开放空间,打造水清岸绿、富有城市特色的美丽宜居环境;老旧小区改造这些“块”的项目,更加注重集成,系统地考虑地上和地下、室内和室外、环境和配套、硬件和软件,努力建设成为宜居住区,并积极探索宜居住区建设和城市街道空间塑造的深度融合。

技术加持,

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升级

年初,疫情袭来,小区进出实施管控,对社区治理能力带来巨大考验。然而,无论是新小区还是老旧小区,人们总能看到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物业人员、志愿者等坚守岗位,构筑起“家园防火墙”,也切身体会到了社区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意见》指出,要推动城市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健全社区治理体系,广泛动员组织群众参与城市治理。推进社区治理能力提升,我省不断创新举措。今年,省民政厅拿出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购买社区治理综合服务。由于社区“当家人”水平直接决定社区治理水平,8月起,我省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试行新规程,明确了户籍不在本社区也可参选等内容。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设城市运行‘超级大脑’,提升城市精细化、科学化治理水平。”《意见》中提出的这一内容,也是我省近年来城市管理不断追求的方向。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我省以“精管善治”为路径,扎实推进智慧城管建设。目前,全省54个市、县已实现数字城管全覆盖,切实提高了快速发现、派遣、处置问题的能力。

“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将继续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周岚说,围绕百姓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将探索城市存量空间优化和人居环境改善的现实路径,逐步消除“城市病”,有序实现新城老区发展的平衡和协调,系统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同时,将持续推动城市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推动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引导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城市管理将加强与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衔接,实现城市建成区城市管理网格全覆盖。

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离不开技术的加持。我省将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城市管理领域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推进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建设“耳聪目明”的智慧城市,更好服务城市生活。

本报记者 白 雪 沈佳暄

责编:曾雪琦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