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邻里+”,孕育社区治理新格局
2020-08-26 14:38:00  来源:南通日报  

作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崇川区探索社区治理新机制——

21日一早,崇川区新城桥街道文峰社区的和谐风邻里服务处门前,搬桌子、摆碗筷……志愿者们和往常一样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我们邻里的老兵驿站成员张志光在这里牵头发放爱心粥已经一年多了。参与发放的志愿者全是我们社区的居民。”社区党总支书记吉莉对记者说,“因为有了‘邻里’,很多居民当家做主的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主动关注社区活动,当邻里帮手,社区气氛明显活了起来。”

崇川区是南通市的主城区,下辖16个街道、174个城乡社区。近年来,该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的要求,在2013年探索实践“邻里自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邻里+”社会治理新机制,放大辐射效应和整合效应,使邻里的自治、信息、服务功能更细更实,推进源于崇川“邻里自理”迈上新高度。

2019年3月,崇川区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其以此为契机,与上海益联社会治理促进中心协作,丰富邻里服务内涵、扩大居民参与,提升邻里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小区自治能力不断增强

乐美邻里、同心邻里……走在崇川区的居民小区,每隔几幢楼,你就能在显眼处看到各具特色的邻里标志牌。该区重点优化邻里设置,完善邻里组织,明晰邻里职能,使基层治理有形呈现、有标建设、有效落地、有众参与。

崇川区按照300户左右设置邻里、每两个或者三个邻里设置一个邻里服务处,同时将邻里与居民小组、网格化设置相融合,统一全区邻里制式、规范邻里软硬件标准,鼓励邻里个性化创新。截至目前,已成立邻里897个,建成邻里服务处362个。全区通过推荐、自荐,经邻里居民选举产生邻里理事长874名、理事6162名、楼道长1.6万名,发动吸纳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街坊商户和邻里单位等力量共同参与邻里治理。

文峰新村是个老小区,几年无人管理的“真空期”导致小区内车辆乱停、绿化被毁,环境卫生不堪入目,邻居之间纠纷不断。2013年,新村借着崇川区推行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东风,通过多次协调,邻里服务处得以成立,新一届的业主委员会诞生,小区实现了居民自治共管。在街道对小区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后,业主委员会统一向居民收取车辆管理费和保安管理费,在扣除了全年相关物业管理支出费用后,竟然还有盈余。去年年底,小区常住居民450多户还领到了一瓶油一袋米的“春节礼包”。对于多下来的10多份,居民们一致决定用于慰问环卫工人和邻里优秀志愿者。

“我们街道的邻里自治组织结构比较完善,宣传、教育、服务、管理等邻里职能也很清晰。”新城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陈承介绍,不久前,新城桥街道统筹专家资源、社会资源、邻里“五老”等辖区人才资源,成立了邻里治理指导团。指导团将定期或者不定期围绕邻里治理的共性困难进行一事一议,为推动社区邻里基层治理中的痛点、堵点、难点,解开结、发好声。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全区邻里居民就参与议决邻里宠物管理、绿化护养、干部评议、居家养老、文体活动等事务1000余件。崇川虹桥街道虹桥社区在评议社区道路改造方案中,收到群众建议30余条,邻里居民参与率超过70%。

邻里服务供给不断扩大

暑假里,唐闸镇街道高店社区邻里服务处的儿童乐园十分凉爽。球池里,几个小宝宝爬上爬下,欢乐不已。围栏旁,几个老人聊着家常。家住附近怡园家园的成兰英对记者说:“这里是我和孙子的避暑胜地。”

高店社区的邻里服务处是一座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体娱乐为一体,覆盖社区居民生活所需的现代化、多功能、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党总支书记秦菊香介绍,中心主体部分有四层,一楼设有爱众超市、惠民餐厅;二楼是社区的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三楼为惠民活动室,内有儿童乐园、健身房、舞蹈室、多功能活动室;四楼为崇知书香阁,设有众艺学社和南通市图书馆分馆。“依靠邻里服务处这个平台,我们将帮困助残、为老为小、文化体育等多项公共服务前延后伸,方便了群众。”

除了延伸公共服务,崇川区健全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机制,以邻里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服务“老少困特”四类群体为重点,实施一邻一品邻里公益微项目,近一年来实施公益微项目150个,受益群众3万多人。新城桥街道的巾帼挽霞服务队,其前身是侨友艺术团,在团长钱吉华的坚持和努力下,团队成功转型。钱吉华和她的“小老人”志愿者们坚持“每日一敲门”“每周一服务”“每月一集中”“每节一慰问”“每半年一郊游”,确保社区里独居、残疾、患病的高龄老人生日有人陪着过,趣味活动笑声多,传统节日有礼物,郊游大家结伴行。据了解,崇川区每个社区都会培育治理类、服务类、互助类社会组织不少于3支,全区已有相关社会组织超过700支,有12个社会组织先后获评17个省级荣誉称号。

同时,崇川区充分整合邻里能工巧匠和教师、律师、医师及党员干部等志愿服务力量,开展以养老互助、救助互助等为主要形式的邻里志愿活动,有效增强了居民的自我服务能力。

基层社区负担不断减轻

一位社区党总支书记坦言:“我们城市社区的标准配置是七到八人。很多社区的人口超万人,仅仅靠几名社区干部就想全面掌握各种信息,难度非常大。”邻里工作机制促进资源下沉,贯通信息流转渠道,推进邻里社会治理全流程高效互动,实现信息在邻里掌握、问题在邻里解决、矛盾在邻里化解的目标,大大减轻社区干部的负担。

为及时收集、研判各类信息,第一时间处置信息,崇川区两到三个邻里配备一名社干,协调处理邻里事务。区、街结合管理重心下移,将外口协管员、社区民警、综合执法人员下沉到社区邻里,明确下沉频次、职责范围、相关要求和评价标准。建立首问负责、代理代办、协调快办等问效问责机制,建立邻里事务联席、联办、会办、交办、督办服务协调机制。文明城市创建期间,全区机关1200多名干部连续两个月下沉邻里,督办、协办、联办各类事项800余件,解决重大污染事件3项,拆除社区邻里违法建筑12000平方米,由区街机关“管家”成为社区邻里的“干事”。

崇川区建立专兼职邻里信息员队伍4500余人,邻里社干为专职信息员,实行轨迹化管理,邻里理事会成员为兼职信息员,实行巡防式联动。该区还建立全区邻里信息大平台,建设联动指挥中心,集中信息采集、分析研判、分类流转、调度处理、结果反馈等功能,实现社会治理协同联动“一口受理、一体派单、一网运行”。邻里信息平台建立以来,共采集实有人口数据65万余条,重点对象数据2500余条,保障对象数据7.7万余条,处置矛盾纠纷、城管、环保、住建等各类事件共计14万余件,成功办结率达90%。

困境儿童综合关爱项目落地于虹桥街道虹南社区的困境儿童关爱之家。“全年15万元的费用,区民政部门已经拨付了6万元。”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燕介绍,这个项目不仅负责困境儿童关爱之家常态化运营,还对困境儿童进行跟踪式个案服务,联合政府部门,整合社会资源,解决困境儿童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从2014年市政府全面部署实施政社互动以来,崇川区各街道办事处与所辖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之间实行“契约式”管理模式,社区法定职能清单以外的事项一律实行政府购买。崇川区财政的实打实投入,使社区社会组织能够正常开展活动,真正成为社区的得力“助手”。每年崇川区都会实施公益助力计划,区财政安排不少于200万元、各群团部门安排不少于5万元、街道层面安排不少于20万元、社区党建为民服务资金列支5万元,购买邻里公益项目。每个邻里服务处都打造了有自身特色的公益实体项目,百姓城管、邻里小食堂、四点半学校、爱心粥坊等100多个邻里微服务项目正成为贯通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载体。

崇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邻里+”的探索还会继续,会不断提高邻里居民的参与度,不断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不断加大邻里服务的供给度,把工作做实,让百姓受益。

本报记者 任溢斌 本报通讯员张耀山

实习生 何鑫钰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