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新型智库丨让江苏美得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
2020-09-08 09:58:00  来源:新华日报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将建设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明确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中国。江苏始终肩负为全国发展探路的使命,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有责任有能力走在前列、争创典范。

近日,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决定,把美丽江苏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整体规划、系统推进,努力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走在前列、成为典范。8月12日,《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美丽江苏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为明晰美丽江苏建设路径,新华传媒智库邀请部分实践者和研究者坐而论道,为美丽江苏建设建言献策。

把更加美丽宜居的江苏带向未来

近年来,江苏在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中取得重大成效,为美丽江苏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对照《意见》的总体要求,江苏如何在现有生态优势基础上,进一步锻长板、补短板,让美丽江苏成为“强富美高”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现?

研究者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江苏提出建设“美丽江苏”有着深刻内涵。过去我们更多地关注GDP,对生态环境关注较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前的“补短板”就是要更关注全面发展和百姓美好生活。这些“短板”其实并不是过去不想做,比如环境保护,并不是过去不重视环境,而是传统发展模式决定着环境与发展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是较难兼容的。所以,一定是要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陈利根:江苏经济发达、社会发展、文化繁荣、基础设施完备、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要素丰富,具备率先建设美丽中国样板、系统谋划幸福家园示范的条件和基础。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变化。在新阶段,江苏要进一步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定力,继续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尤其要科学编制江苏建设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瞄准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谋划重点工程、出台改革举措。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姚秀利: 《意见》是基于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对江苏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愿景的总体部署,既立足江苏发展实际,也符合江苏未来发展趋势。当前“美丽江苏”的生态基础良好,地域特色也初步显现,今后的工作需要着力关注“两个能力”的提升,一是跨区域协同协调能力的提升,整体塑造江苏之美,一体化推动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效果;二是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对美丽江苏的现实需求,让“美丽江苏”可观可感可体验。

实践者说

睢宁县委书记贾兴民:近年来,睢宁县抢抓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战略,通过部省级土地制度综合改革撬动农房改善,累计建成82个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5.15万户、20.6万人入住新居。以农房改善为牵引,睢宁进一步探索推进乡村振兴集成改革,系统打造了县、镇、村、户四级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覆盖全域的城乡环卫保洁和固废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供水污水一体化运作体系、城乡交通快速通达体系、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初步走出一条具有睢宁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国家“无废城市”建设、省农房改善工作等一批现场会先后在睢宁召开。站在新的起点,美丽睢宁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我们将坚持把美丽乡村作为美丽睢宁建设的主战场,一方面扛起农房改善先行者的担当,放大“不是江南、胜似水乡”的水美禀赋,建成一批亲水宜居的特色田园乡村;另一方面深入推广绿色循环农业模式,着力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全力绘就美丽江苏的睢宁画卷。

记录者说

记者李先昭:“美丽江苏”建设,苏北既是短板,也是长板。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在传统发展模式下,苏北经济发展尚不充分;然而,也正是这种“不充分”,为苏北保留了一方好生态。随着发展模式的转型和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苏北的生态资源恰恰成了“美丽江苏”建设的优势和长板。以睢宁为例,作为省定贫困县和苏北欠发达县域,睢宁把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作为发展福祉,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并在建设中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不仅让农村有品位、有特色、有底蕴,还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等新兴业态,依托四级农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和百姓生活走向富裕,为“美丽江苏”建设增添了生动注解。

构建高品质美丽江苏发展格局

《意见》指出,“美丽江苏”建设要与全省“十四五”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当前,全省“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编制中,美丽江苏建设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也要加快编制。那么,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如何从顶层设计上实现“多规合一”和无缝衔接呢?

研究者说

张永生:多规合一,并不是只做一个规划,而是规划之间要相互协调。这就要有顶层设计。这既是一个规划的问题,又不仅仅是规划问题。过去多种规划之间相互冲突,是因为过去传统发展模式容易导致环境问题、城乡问题、区域不平衡问题。比如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往往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而不同部门各管一块,相互间的沟通、协调就容易存在“隔阂”。“多规合一”背后的逻辑,并不是说以前规划的方法不对,或者部门间没有配合协调,而是要求从根本上回到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上面来,让各部门的利益相互促进。这就要有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没有这个转变,多规合一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所以,它既是一个顶层设计的问题,又是一个发展理念深层转变的问题。

陈利根:这次特别要求“美丽江苏”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要与全省“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充分体现了整体性治理的理念和系统化推进的思路。其关键在于“美丽江苏”规划要在目标上落实“优空间、护资源、稳生态、促发展”。具体包括,严格遵守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提出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控制线,坚定支持生态环境规划中提及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三线一单”要求,科学划定河湖与水利工程保护的基准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预留线和涉水生态空间线。从强化顶层设计入手,让规划目标一致、规划期限一致、规划“底”图一致、规划依据匹配。

姚秀利:完善顶层设计是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开局阶段,相信“美丽江苏”会成为各类规划关注的重点内容。鉴于各类规划的作用、核心职能、规划期限都不尽相同,没有必要关注形式上的“多规合一”,重点是要围绕“美丽江苏”的建设内涵、建设目标、空间载体、实施机制等加强过程中的沟通与磨合,并在各自规划中充分体现。据了解,目前省级层面正在组织编制《美丽江苏建设总体规划》,这项规划应当是对《意见》的深度阐释和全面部署。该规划的率先出台,将为“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好《意见》要求奠定很好的工作基础。

实践者说

海安市委书记顾国标:海安在深入实施农村环境“五位一体”综合整治、清水工程等系列工程的基础上,于2018年率先启动实施镇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大提升行动,系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垃圾处置等工作,先后成功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18个,其中省级6个。去年底,全市有6个区镇进入南通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镇级评估前10强,镇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保持全省和南通市第一方阵。海安坚持通盘谋划、强化工作衔接,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原则,强化部门、区镇街道对接联系,合理确定区镇街道、村组整治任务目标,逐步提升、逐年完善。各项整治工作注重与乡村产业发展相衔接,鼓励、支持各区镇街道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以及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加快发展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

记录者说

记者丁亚鹏:建设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一直是历届海安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的施政方向和追求目标。从10多年前敢为人先的畜禽粪便干湿分离处理、到全省标杆的“五好”农路建设,从全省率先提出“河长制”,实施清水工程,到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无不浸润着海安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追求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怀。在实践中,海安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同频共振。同时,结合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持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力增强了百姓的获得感,提升了幸福指数。

为未来发展和子孙后代留足空间

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统筹做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这恰是筑牢美丽江苏生态基底的“路线图”。《意见》要求,探索规划“留白”制度,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我们应如何理解“留白”制度,未来在推进美丽江苏建设中应当如何“留白”?

研究者说

张永生:江苏提出要做好治污、添绿、留白这三篇文章,我觉得非常好;而且还把“留白”写入了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并作为制度进行探索,这很有远见。那么如何实现留白呢?留白不只是空间上的进退,它更是一个底层逻辑的变化。在“美丽江苏”背景下,建设一个“美丽城市”,不只是“在城市里建公园”,而是“在公园里面建城市”。这就意味着,城市建设的底层逻辑发生变化:即如何在一个自然状态下,把城市建起来,并且让自然和人类的经济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一味靠工业化技术“暴力地”征服自然。这就回到了发展的初心上,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福祉,而不是单纯为了GDP的增长。因此,美丽江苏既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的来源,也可以成为一个幸福生活的来源。

陈利根:“留白”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含义是指建立建设用地规模预留制度,以保障不可预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即在编制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以及详细规划中,可以按规定预留一定数量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甚至对于一时难以明确具体用途的建设用地,可以暂不明确规划用地性质。“留白”制度体现了绿色、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能够为子孙后代预留发展空间,又有利于积极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有利于激发基层干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激活创造性,还有利于尊重地域特色体现差异化、维护多样化。该制度既维护了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又融合了规划实施过程中实事求是的做法,是科学应对未来不确定性务实有效的举措,应当在编制美丽江苏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中予以充分体现。

姚秀利:《意见》以科学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提出“留白”的要求,恰恰说明我们对今后发展方向有目标、有自信。敢于留白就是不希望今天的发展对未来的发展形成制约。那么,怎么留白、留什么白就极为关键。这需要我们明确中长期内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布局、建设内容和时序安排,在总体布局上留有弹性空间,以避免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对时序的把控要有节奏,要关注开发强度、产出效益、社会影响的有机协调,建设内容要有底线意识,不碰红线、不触底线,明确负面清单和管控要求。

实践者说

南京市浦口区委书记祁豫玮:今年以来,浦口区以 “都市圈最美花园”为发展愿景,将文旅健康作为全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奋力将“诗和远方”变成现实生产力。省委对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作出部署安排,南京市委明确了建设美丽古都的“136”路径,这既是浦口发展“美丽经济”的重大机遇,也更坚定了浦口的信心和决心。“都市圈最美花园”正在精彩呈现。今年,浦口区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位列南京第二;“南京十大最受欢迎乡村旅游目的地”浦口占据一半;成为南京唯一同时拥有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2个4A级景区的板块。建设“都市圈最美花园”,浦口还将在空间上实现“四个最美”——最美山水廊道、最美公园城市、最美乡野田园、最美文旅景观,把生态保护、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等具体工作与美丽中国实践深度融合,绘好山水画,修好功能图,打好资源牌,铸好文化魂,扣准“都市微度假”定位,走一条特色发展、跨越发展之路。

记录者说

记者盛文虎:浦口提出建设“都市圈最美花园”,不仅仅是源于健康文旅产业的“殷实家底”,更是为打造“地标性产业高地”构建最优的发展环境,把“生态自信”转变为“发展自信”。全市最大的生态空间占比、最优的气水土品质、最高的林木覆盖率,不仅是浦口最具特色的生态优势,也是“江北明珠”优化营商环境、集聚创新资源、驱动乡村振兴的硬核底牌。长江五桥年底通车,浦口与主城“零距离”融合,打通了“都市微度假”交通梗阻。浦口正加快推进5条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把“大江大河大山”和“美景美食美村”有机串联,用文旅“金扁担”挑起“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走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百米”。(策划:彭广余 统筹:李先昭 执行:丁亚鹏 盛文虎 笪颖)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