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玫瑰”杨毅:
全球抗疫,重症医学坚守生命
行程近5万公里,奔赴救治现场步履不停;不只想着怎么救治一个病人,还牵挂着江苏全省的重症患者。她说:“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重症医学责无旁贷!”她就是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感染救治专家组成员、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感染救治重症医学组组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战疫玫瑰”杨毅。
在完成江苏抗疫工作后,杨毅又到黑龙江、吉林、新疆参与重症病人的救治,直到9月1日她终于回到了家。杨毅说:“重症医学作为坚守生命的最后一环,我们率先总结经验,在3月初,江苏就把整体管理经验、最新的医疗经验推广到全世界,后来被写进了全国指南。”
而所有经验的总结都来源于日积月累,这些规范化的治疗会融入平常的临床工作中。杨毅表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夯实全民健康之基,就要补短板,不断提高医疗救治的规范化和同质化水平,使得我们的病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规范化、同质化治疗。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苏静
逸夫医院院长鲁翔:
打造治病、防病同步的健康管理体系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江苏对口支援黄石医疗队总指挥,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逸夫医院院长鲁翔回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时,用“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八个字概括所思所想。
作为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两朝元老”,鲁翔感慨良多。“作为医务人员,和疾病做斗争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所以我们勇敢地冲上了前线。2月11日我带队310人到达黄石,我们和当地的3000多位医护人员并肩战斗47天。我们用了重症治疗的所有手段,以及中医中药、康复、心理疏导等。”
鲁翔总结“打胜仗”的秘诀,首先要敢,要舍生忘死,冲到前线,但到了前线又要尊重科学,按照医学的规律来办,“轻病人、重病人、危重症的病人、防的病人、控的病人、隔离的病人……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任何的差错。”
“除了慢性病的急性发作,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这些常见病之外,新发传染病也成为我们今天所要面对的重要健康问题。” 鲁翔提出,防病和治病要同步,建议建立全链条健康管理体系。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仲 敏
江苏省中医院史锁芳:
一月武汉行,一生湖北情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队长、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医师、江夏区方舱医院医疗副院长史锁芳,武汉抗疫行动中,在江夏区方舱医院待了一个多月,将“苏功、苏药”留在了当地。
“一月武汉行,一生湖北情。”史锁芳动情地回忆:2020年2月10日,武汉疫情紧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紧急组建由江苏、天津、陕西、河南、湖南等省医护人员组成的“国家中医医疗队(第三批)”。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医师史锁芳作为第三批国家援鄂中医医疗队江苏队队长,带领南京中医药大学11所附属医院、教学医院43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武汉,参与武汉第一家以中医诊疗为主的方舱医院——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在武汉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里,58岁的史锁芳在防护服胸前写着“我来了”,背后写着“中医为您解忧”。
“整个江夏方舱医院564例接受中医治疗患者,没有一例发生重症转化的现象,疗效是非常显著的。”史锁芳说,中医药在治愈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方面疗效非常好,能够将大量的轻症患者治愈出院,大大地降低了重症转化的风险。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冒 群
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
解码中药,把最好的中成药奉献给临床
中药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和特点,但同时其“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临床。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中药制药过程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首次提出“解码中药”理念,致力于让中成药的疗效被现代临床“看得清、说得明、听得懂”,把“最好的中成药奉献给临床”。
去年,肖伟研究员作为第一完成人承担的“银杏二萜内酯强效应组合物的发明及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正是基于“解码中药”理念研发的创新药物。
一个药品只有符合“安全、有效、质量均一”,才能在全球得到认同。肖伟告诉记者,康缘解码中成药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解码中成药的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均一性,给予中成药明确的宏观和微观阐述,使得中成药的疗效被现代临床“看得清、说得明、听得懂”,为临床医生提供最有效的中成药。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戚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