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是美丽江苏的鲜明底色。以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和人美为内涵,创建让城市更向往的美丽田园乡村,展现“新鱼米之乡”的时代风貌,是美丽江苏建设的应有之义。
江苏河湖众多,水域辽阔,天然的水域资源不仅造就了丰饶的物产,也带来富足、安稳的生活。随着新时代新农人、新业态不断涌现,传统鱼米之乡正走向“新鱼米之乡”。
何谓“新”?从生产方式看,从原始的水乡农耕,到农业生产的内涵及乡村生产的重点发生重大转变,多功能农业、多元化乡村渐成趋势。从形态样貌看,“鱼米之乡”停留在原始的山水稻田之美,而“新鱼米之乡”既包含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还包含特色建筑、精神风貌以及传统文化等。从发展目标看,“新鱼米之乡”是从实现相对温饱,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迈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转变。
“新鱼米之乡”由“鱼米之乡”蝶变而来,“水韵江苏”的样貌仍在,发展的基因却变了。回望江苏乡镇发展之路,“春到上塘”“耿车模式”……这些改革创新和不懈探索组成江苏乡村经济发展的壮丽历史画卷。当前,立足美丽江苏建设实际,肩负“走在前列”的重任,“新鱼米之乡”将以更加鲜明的江苏特色,打造乡村振兴的“江苏样板”。
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供给质量和竞争力,是建设“新鱼米之乡”的“根”。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种粮”这个主业,只有确保粮食供给,才能让“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也要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强农、结构优化升级上有所突破。近些年来,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城市农业、设施农业等更多新业态涌现,高邮咸鸭蛋、阳澄湖大闸蟹、盱眙龙虾等特色品牌带来系列效应。今后,应在更大范围挖掘资源、生态、文化的多元价值和多种功能,用好科技手段,强化数字思维,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推进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是建设“新鱼米之乡”的“本”。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南京市江宁区观音殿村、昆山市朱浜村、溧阳市戴南村等一批特色乡村正在重塑乡村魅力。这也启示我们,既要重视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注重时代感和现代性,还要关注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致力于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居住、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推动农危房改造、污水和垃圾整治以及“厕所革命”等一件件民生实事,让人们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收获田园雅趣。
推进移风易俗,提升乡村的精神风貌,是建设“新鱼米之乡”的“魂”。乡村的精神风貌,影响着乡风民风。一方面,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移风易俗,通过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把推动移风易俗与文明村镇创建、文明家庭创建、志愿服务活动、道德讲堂建设结合,引导群众在参与文明创建和各类道德实践中改陋习、树新风。推进移风易俗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持之以恒,必将让好家风、新乡风汇聚成“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风尚。
“一水护田将绿绕,村前村后稻花香”。建设“新鱼米之乡”,乡村必将再次成为人人向往的美丽家园。以绿色指数、发展指数、文明指数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也必将让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让人们的幸福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