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房改善是好事,我们全力支持。”在淮安务工的金湖县银涂镇于沟村村民崔杰,日前特地赶回家乡签订拆迁协议。“家里10亩地一年租金1万元,我和老伴月收入5000多元,儿子月收入6000多元。”崔杰感叹说,现在全家年收入加起来超过15万元,日子越过越舒心。
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启动以来,金湖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配套、多产业支撑,让百姓“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建设“外在有颜值、内在有气质”的美丽乡村,让群众有获得感。坚持群众利益最大化,金湖给予自愿搬迁农户房屋补助、购房补贴、隐性补助“三重福利”,质量较好的农房可以在县城换购等面积的安置房,较为陈旧的农房也仅需支付1万-2万元差价。坚持靠城、靠镇、靠园“三靠近”原则,金湖建设农村新型社区20多个,形成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生产生活圈,让群众搬得出、留得住。
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全面排查集镇闲置资产,整合利用原“七所八站”、学校、医院和废弃企业存量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农村新型社区项目,既节约土地指标、节省基础设施配套成本,又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带旺集镇人气,实现“一举两得”。据初步统计,全县整理盘活集镇存量土地2000亩以上。
“农房改善让我们家提前住上新房,我们在集镇180平方米的房子,离家200米就有工厂,在这里上班收入不比外出打工低。”金南镇村民王有富说。结合全县特色产业布局,金湖把“搬得出、更要能致富”纳入规划设计要点,确保各镇(街道)农村新型社区均有产业支撑。比如,金南幸福街小区依托良好的镇工业基础,引导居民进园区务工,既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又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毗邻白马湖景区的湖畔旺屯、紧靠荷花荡4A级景区的荷韵小镇,定位服务全域旅游发展,引导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致富;戴楼新塘居住点、金北金港小区纳入高铁新区、航空新城规划,接受产业辐射。除了围绕产业布点农房改善项目,金湖还多渠道增加公益性岗位,确保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让农房改善这项民生工程真正惠及广大百姓。
房子新了,腰包鼓了,生活更有奔头。全县累计完成自愿签订搬迁协议15772户、复垦宅基地10444.42亩;445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危房全部改造完毕;23个县级新型社区已有21个完成规划、12个开工建设,今明两年全县要共建房屋13221套。如今,优美的生活环境、稳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村民奔向小康,有了更多的“诗和远方”。
本报通讯员 李广忠 陶 然 李 军 侯秀松
本报记者 张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