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到射阳县四明镇,在村民周古平家里,他正看着机器往外“吐”草绳,“坐在家里动动手,一天下来也能赚50到100元。”
在四明镇,许多村民和老周一样,“坐在家动动手就能赚钱”。四明镇采购80台草绳机,免费发放给各村年迈、身体有重疾的村民。“机器操作简单,村里提供技术培训和原料,还成立草绳专业合作社,负责统一收购,贫困户有了收入,集体收入也增加了。”四明镇四明居委会主任吴朝南说。
近年来,射阳县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瞄准薄弱环节,拓宽富民增收路径。如今,全县42896个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达6000元以上,“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1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稳定经营性收入均达18万元以上,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顺利完成脱贫任务。
产业找对头,致富有奔头。走进射阳县新坍镇绿色扶贫桃园基地,果香扑鼻,桃树枝叶茂盛,桃果压弯枝桠。
“通过规模种植、集中管理、统一销售,我们有效解决了低收入农户自行分散种植在管理、技术和销售上的难题。”新坍镇扶贫办主任孙海平说。目前,新坍已建成集中连片500多亩扶贫桃园基地,引进映霜红冬桃、油桃、水蜜桃、锦绣黄桃等品种,形成集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果园基地,亩产值可达2.4万元。
拓宽富民增收路径,射阳因地制宜,发展蚕桑、菊花、大蒜、稻虾混养、家禽等特色种植养殖。截至目前,共实施40个产业扶贫项目,实现年收益380万元,直接带动脱贫1889户。
聚焦“老、小、病、弱”等各类困难群体,射阳在全省率先实施困境儿童和困境在校大学生生活学习费用托底、医疗救助托底、住房保障托底和困难群众节日慰问托底等“四个托底”救助,并建成以“四个托底”救助为核心分层分类的梯度兜底保障制度体系。
“多亏政府的政策扶持,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依托农村住房保障托底工程,长荡镇东厦村住房托底户吴桂红圆了安居梦。
针对不同人群,射阳精准施策,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确保脱贫路上一个不少。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射阳县启动临时救助“绿色通道”应急响应机制,共支出节日生活托底救助、“急难对象”医疗救助和“两困”托底救助金2697.41万元,救助12499人,发放低保保障金3680.95万元,向1955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70.78万元,向残疾人发放补贴4199.3万元。
延伸到家门口的水泥路畅通了致富之路;合作社让更多在外务工的群众选择返乡,实现家门口就业;康居楼、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让贫困户们告别危房,居者乐其屋……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幸福的新画卷,正在射阳大地绵延铺陈。
本报记者 卞小燕
本报通讯员 吴 融 范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