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邳州赵墩镇刘台村,尽管是秋忙时节,刚从田地里回来的村民却没有急着往家赶,而是像往常一样,都聚在该村信访办服务点,喝着茶、拉着呱。
“上次我还在说魏云家的地被水淹了,这几天就解决了!”“最近我家房子漏水,能不能找人修理一下……”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坐在一旁的村信访代办员张开义乐呵呵地跟大家一起闲聊,用心听、仔细记。
去年底,徐州市信访局试点信访代办制度,赵墩镇刘台村成为第一批试点村居,积极探索信访代办阵地建设。该村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厅设立信访代办服务点,向上对接镇信访代办服务站,变群众“自己跑”为信访干部“代跑”,打通了信访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如今,刘台村这样的“场景”,成为徐州各乡镇和街道的“常景”。今年以来,徐州市信访局以创建“人民满意窗口”为契机,大力推进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全面扩大信访工作社会覆盖面,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质效,将信访工作关口前移到乡村和社区,把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全面建设村(社区)“家门口说事处”。
“我腿脚不太方便,智能手机又玩不转,每次帮老伴儿从社保卡里取钱,都得折腾好几趟,这样的问题能不能解决?”“老人家,您尽管放心,回去我就跟镇里的农商行商量,一定让您少跑路。”在丰县梁寨镇梁寨村,信访助理张秀琴刚来到“家门口说事处”办公,群众就围了上来。她的办公室在梁寨村村部一楼,不到十平方米的面积,虽然只够摆放一张茶几、一把椅子和一组沙发,却显得温馨和谐。
在这里,张秀琴仔细聆听村民们的“家长里短”,协调代办乡亲们遇到的问题。不只是张秀琴,每天,梁寨村的“家门口说事处”都有乡贤专门接待群众来访。
“开设‘家门口说事处’,就是让更多的村民能够走进来,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征集村民的意见建议,想方设法解决难题。”张秀琴告诉记者,“说事处”相对于信访接待室,更加温馨化、亲情化,营造出一种轻松、舒适的环境。
小小说事处,发挥的作用却非常大。从今年初创立以来,这里共受理群众意见建议126条,为群众代办跑腿116起,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与张秀琴一样遍布徐州基层的“家门口说事处”工作人员,不仅致力于为群众代办跑腿服务,还从事矛盾纠纷排解等基础工作。
“真是太感谢了,要不是你的帮忙,我们两家不仅会伤了邻里和气,更会酿成不可估量的大错!”前不久,丰县大沙河镇岳庄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侯某与岳某向信访助理李元彬送来了锦旗。
原来,早些时候,侯某与岳某因道路两旁的树木问题产生纠纷,侯某认为岳某家族大,兄弟多,有意为难他,扬言要去告状,岳某也不示弱,双方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大战”一触即发。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元彬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把双方约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家门口说事处”,安抚情绪,解释相关政策法规,不厌其烦地做双方的工作,经过近2个小时的现场调解,终于妥善化解了纠纷,双方握手言和,杜绝了矛盾激化和越级上访。
“村民间的矛盾,很多时候就是为了争一口气,掌握清楚各方情况,从中安抚情绪尤为重要。”自担任岳庄村信访助理以来,李元彬就把全村所有农户的情况建立了档案,每天都要到村里跑上一两遍,各家各户的情况一目了然。同时,他还抽出时间学习政策和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接访、走访方法,尽可能把问题化解在苗头阶段。
“让人民群众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事有人解决,矛盾就不会上交了。”徐州市信访局四级调研员孟国庆说,“家门口说事处”灵活便捷、成本低,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烦心事。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面对群众各类诉求,徐州市信访局整合基层信访、公安、司法等行政资源和纠纷调解室、村民协商议事厅、五老乡贤议事会、红色信访代办点、网格服务站等民间社会资源,按照“有固定场所、有接待人员、有制度保障、有工作流程”的要求,在全市村(居、社区)设立了上百处“家门口说事处”。
同时,按照“政治坚定、知法懂法、威信较高、诚信守法、热爱信访事业”等标准,优先选配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乡贤担任说事接待员,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解群众难题。
不仅如此,该局还建立起一整套“说事”规章,要求每个村做到群众议事有记录、有接待、有处理意见、有反馈,每件议事都需明确调解责任人,真正做到群众说事、干部理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 本报记者 张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