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米”,“微治理”撬动大民生
2020-11-18 08:48:00  来源:交汇点  

交汇点讯 小小社区,蕴藏众多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南京生活垃圾分类、疫情常态化防控……复杂的诉求,多元的管理,今年的很多大事将社区的价值和重要性集中体现出来。

11月17日,南京市建邺区双闸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上演了一场探讨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头脑风暴。社工、学者、政府部门、社工专业学生等汇聚一堂,分享实践经验,研判未来趋势,讨论如何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米”,用“微治理”撬动大民生。现场碰撞出不少既有实战性、又有理论性的火花和路径。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就会有什么样的中国。”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建邺区现代社区研究院院长白友涛这样认为。

因地制宜,把外籍居民变成社区治理力量

“伴随城市发展,南京正在吸引更多外籍人士定居、创业和留学,如何依托这一基本事实建设现代社区?”多年从事社会工作的南京红叶社会工作服务社总干事助理竺杨阳抛出实践中产生的困惑。

“正视差异、为我所用”这一应对策略获得现场一致认同。“社区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现代社区,现代社区为居民提供图书馆、体育馆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白友涛介绍,基于社区特色,国际社区也是建设现代社区的可行路径。

“平视外籍人士,带着文化自信,学习国外社区治理的理念和方法,最终目标是更好地服务国人。”建邺区民政局副局长金新说。

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李学斌认为,应向外籍居民提供平等的居民化服务,同时国际社区建设也为社会组织提供机遇:社区可以借此机会培养社会工作者的跨文化敏感性,树立本土文化自信心,更好地传播当代中国文化和城市发展成就。

据双闸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孙连娟介绍,青奥社区是南京市第一批国际社区建设试点社区,成立于2014年南京青奥会期间,因“青奥村”在辖区而得名,外籍居民常住人口约160人,约占社区总人口的10%。经过摸索,青奥社区探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现代社区治理模式。

资源调配,区分“围墙”内外治理方式

通过实地调研,白友涛发现,单一性质的社区服务正在被体系化的社区服务所替代。他列举出社区治理的多方资源:政府合作、社会捐赠资源和志愿者资源。他认为,当前应当避免社区服务的单一化倾向,重视并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使社区服务的不同内容和机制从疏离走向整合,促进社会和谐。

在建邺,各种社会资源得以聚合,被关联到一张治理大网上。今年,“1+N”融合联动机制发挥了更大作用,“网格+警格+调解”,成功调解矛盾纠纷6891件。

面对政府资源和志愿者资源,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刘安认为,应合理区别应用,不同于传统社区,现代社区有“围墙”,与社会相关联的事务——如近期的垃圾分类,会影响到社会整体环境——应交予政府行政力量管理;“围墙”以内的社区自治,还是应该交还给社区自我管理。刘安把社区内部比喻成社会有机体,其拥有一定的自愈能力。

也有不少外籍志愿者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来自马拉维共和国的Thoko,是南师大社工系留学生,中文名字叫吴芊,她已连续两年来慈悲社国际社区实习,学习中国基层城市社区治理经验,并作为志愿者,服务社区青少年,开展双语绘本阅读。南京爱德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党支部书记高明红介绍,吴芊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她努力为社区服务的精神感动了居民。

党建引领,无形的力量筑牢治理基石

基层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成为社会组织的重要使命。截至目前,江苏已注册登记9.7万家社会组织,在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协同社会治理、践行公益使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疫情期间,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突出彰显。全省有6.58万名专业社工,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他们正扎根救助、医疗、司法、疫情防控等领域,助力社会治理创新。

金新说,党建在社区治理中可以是有形的,但更多是无形的,党员和社工以切实可见的实际行动,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类无形的党建更有利于引领社区治理。据悉,今年江苏省民政厅还将社会组织党建示范项目列入2020年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给予资金支持。

交汇点记者 唐悦 见习记者 刘春 图/文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