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刘云清:大国工匠的“智造之梦”
2020-12-07 14:58:00  来源:石湫街道宣传办  作者:李逸飞  

在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明觉社区,只要一提起“刘云清”三个字,社区的老乡们都会满脸自豪与骄傲,兴奋地竖起大拇指说道:“这个娃可厉害呢!是咱社区走出来的大国工匠!”

从明觉社区的一名青涩的农村少年,成长到如今中车戚墅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的一名声名赫赫的技术工匠,刘云清的成长之路与他倾尽无数心血的数控设备一样,在无数艰难锤炼中最终绽放出闪耀的创新光彩,而这份凝聚着心智与汗水的荣耀,不仅是刘云清作为技术工匠的个人勋章,更是在他身后始终寄寓殷殷深切目光的明觉社区的无上骄傲。

11月24日,昔日的农村少年郎实现了自己人生又一次华丽转型。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作为全国劳模代表的刘云清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隆重表彰,双手接过金灿灿奖章的那一刻,刘云清情绪激动,心潮起伏。“是党的正确领导指引着我,也是时代潮流造就了我。”回想起当时领奖的情景,刘云清仍然倍感鼓舞与振奋,眼眶也悄悄红润了,“我要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身体力行弘扬劳模精神、践行劳模精神,为中国制造奉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大国工匠的刘云清,内心深处始终涌动着技术创新、赶超争优的激荡诗情,在他已经被磨得发黄的笔记上,用娟秀工整的字迹书写着岳飞《满江红》的诗句,为的就是不断激励自我,抒发一名新时代技术工人的创新激情。在刘云清看来,技术改造也是一项充满了无限美感的艺术性工作,从螺丝钉到机床,从线路到元器件,上万种密密麻麻的数控设备的改造与拼接工作犹如创作一首谐和的机械交响曲,每一个零件的精妙配置才能最终造就整篇乐章的雄浑壮美,以机床为谱,奏创新之曲,是刘云清这名“机械交响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心声。“每次一走进机床,内心里总是充满抑制不住的激情与干劲,一旦投入其中,往往倾尽全力,浑然忘我。”

三十功名尘与土:一颗小小螺丝钉的一万个小时

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若想锻造出一块历经烈火真金考验的金刚石,除了材质本身的过硬,更需要炼金师超常的慧眼与胆识。幸运的是,1996年告别家乡明觉,从中专毕业后,作为中车戚墅堰所的机修钳工的刘云清就遇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首位领路人——李师傅。“刚进厂的那段时间也是人生中最迷茫、困惑的时候,心里充满了落差与失落。”回想起青葱岁月,刘云清仍然不无感慨,“那时作为一名刚进入社会的青年人特别需要别人拉一把,而李师傅给予了当时的我很大的帮助。”在李师傅一步一步的带领下,刘云清逐渐告别了青春时代的困惑与青涩,向着一名成熟专业的技术工人稳步蜕变。只要有空闲,李师傅就会把自己积累的丰富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刘云清,许多技术维修的经验与窍门至今仍让刘云清感到无比受用。“这些经验都是老师傅一块钢铁、一道车床硬生生练出来的,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对当时的我指导作用非常大。”除了线上实践,李师傅还为刘云清开列了一张张密密麻麻的书单,刘云清开始频繁流连于图书馆、自习室中,在各类使用说明书中开启了专业化学习的第一步。

“老师傅常说,理论上扎实了,实践操作上就领先别人一大步。”随着学习进程的逐渐深入,刘云清与李师傅之间也形成了一种真诚而温暖的默契——刘云清每次都会将解决问题的思路记录在手册上,定期向李师傅询问请教,而李师傅总会提供不同的思路与方法,帮助刘云清及时地适应不同的操作程序与环境。后来,技术的熟练让刘云清心里也充满了底气,在每周的师徒切磋中,刘云清甚至可以主动提出自己的思路,得到了李师傅的连声称赞。“那时看到李师傅的笑容与伸出的大拇指,心里真的是比吃了蜜还要甜。”

在伯乐的带动下,千里马终于勇敢地迈出了跃出深谷的第一步,向着无比广阔的草原奋力扬蹄,高扬着头颅呼啸前行。“李师傅的身影就是我前行的榜样,他点燃了我心里的火。”那时,刘云清开始摒弃一切繁杂的想法与念头,踏踏实实地沉下心来,即便在别人看不上眼的脏活累活在他眼里都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很快,千里马的跳跃之机到来。1998年,公司产业顺潮升级,数控机床首次出现在车间内,望着当时在国内仍然罕见的数控设备,一份强烈的兴奋感猛然撞击着年轻的心,犹如千里马偶遇草原般心旌荡漾,兴致高昂。

“我那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我判断数控设备将成为未来机械装备的主流。”或许连那时的刘云清都未曾想过,从心里闪耀而过的一则创新流星在日后会成为照亮他矢志前行的一道恢弘灯塔。那段时间,刘云清一有空就跟在外方专家身后,加班加点地参与到数控设备的调试维修中,那段时间也让刘云清真正地沉浸于数控设备的世界中,就像一块亟待吸收营养的海绵,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崭新知识的甘霖,在近乎忘我的迷醉与投入中,刘云清真切地感受到机械之梦仿佛触手可及。“那段时间晚上睡觉前就像放电影一样把白天遇到的难题全部放一遍,有时候半夜突然起床记下一闪而过的灵感。”

一瞬而过的灵感犹如璀璨的流星滑落,相互交织,彼此辉映,逐渐照耀出一片精彩纷呈的星空。长时间的努力与坚守逐渐换来了飞跃式的蜕变,刘云清慢慢掌握了数控设备维修方面机械、电器、液压以及控制参数方面的知识,他从一名机修钳工初级一直考到了高级技师,职位也从一名普通的维修工成长为公司设备维修总调度。点滴辛勤涓流的汇聚最终造就了刘云清的无数个“第一”——第一个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的工人、第一个独立领导科研项目的工人、公司第一位获得市政府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的工人……

在刘云清的书桌旁,始终放着两本书籍,一本是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另一本是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异类》,在这两本书中都共同提到过“一万小时定律”,而这也是刘云清一路走来、华丽蜕变的秘诀所在,“勤奋是永恒的动力,”刘云清谈道,每年在面对车床里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时,他总会想起30年前迷惘而困惑的自己,他渴望将30年前被点燃起的那束熊熊的激情之火传递到每一个年轻人的心底,“在抱怨自己普通之前,先尽情地投入1万个小时。”

八千里路云和月:创新起飞的工匠精神

在数控设备领域,每天都会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思想在重塑着当前这个时代,也在革新着现代人们的思维。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创意在天才工匠师的引领下,往往会掀动起一场震撼人心的革新风暴。身处于日新月异的科技新潮中的刘云清愈加清醒地认识到,技术探索永无止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而只有创新,才是推动技术发展、时代进步的强大引擎,全新潮流呼啸而至的时刻,只有敢于探索与实验的弄潮儿才能真正张开创新之翼,成为引领科技潮流的标杆人物,而刘云清无疑是勇敢创新的拓荒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刘云清极钟爱的一句诗句,其中所洋溢着的澎湃的激情与乐观的情怀一直激励着他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发起冲锋与挑战,而腾空而起的创新机遇在2008年也终于到来。

那一年,公司从美国进口的数控珩磨机问题频出,改进维修工作也是困难重重。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面对着全新的技术问题也是束手无策。此时,已经积累了12年技术经验的刘云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高昂的维修成本与过长的维修周期让这批新到的“洋玩意”逐渐成为了工程累赘,极大制约了企业的产能。那一刻,望着眼前故障频发的机器,一个大胆的想法浮上了他的心头——“美国能做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做不了呢?”

想法一出,嘈杂的声音也蜂拥而至:“美国技术先进,美国人都做不完的东西,我们能行吗?”刘云清默默披上了制服,戴上了安全帽,合上了手套,一头扎进了车间中。身处于密密麻麻的机械零件中,刘云清的心显得异常平静而坦然,而那些嘈杂之音也被远远地抛诸身后。摸着一件件已经被抚摸了上千次的熟识的零件,刘云清的心也渐渐变得激动起来,这一刻,他等了许久,十几年的摸索与积累就为了今天这创新实践的一刻。

在公司领导殷切的目光中,已经成为技术骨干的刘云清一如青年时代重新燃烧起全情投入的火焰。查阅资料、分析数据、改造闲置废弃设备…………光是测试掌握珩磨工艺,刘云清就尝试了100多种不同配比的刀具和磨削介质,相关的设计验证更是达数十次之多。啃书、画图、制作、试验、修改………大半年的时间,刘云清始终在循环步骤中艰难尝试。

2013年,在全厂技术人员的瞩目中,一款历经上千次反复试验的新型龙门式全浮动数控珩磨机在如雷般的欢呼声与掌声中惊艳问世,它具有多重安全控制、启动自我维修、加工范围广、产品质量更易控制等多项优点,特别是看到机器启动的那一刻,刘云清这名在机械中打磨出的钢铁硬汉也不禁悄悄湿红了眼眶。“看到机器最终成型的那一刻,突然有一种很深沉的感动之情充溢在胸口。”刘云清充满感情地说道,“就像自己的孩子终于呱呱坠地了。”

一“机”当关,万夫莫开。创新的引擎一旦启动,思绪的翅膀也就迎来了火花四射的梦想天空。在隆隆作响的机器轰鸣声中,刘云清交出了一张张堪称经验的创新成绩单——从2015年开始,他通过改变珩磨机的设备结构,提升电机功率,整机功率一下子提高了30%,珩磨扭矩扩大了400%,这款性能极佳的HM-4500高速数控珩磨机完全满足了高强度淬火钢类工件内孔珩磨的精度要求。创新火花所闪耀的精彩风景仍在继续,“当生产出第一批合格产品时领导和同事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但现在我们已经适应了时代潮流的变化。”刘云清对未来充满了无限信心。

在积累创新成果的同时,刘云清也受到了越来越多青年人的尊重与爱戴。每次,当他面对着台下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颊时,他总是想把自己近三十年的经验与技术无私地分享给每一个年轻人,为他们的人生提供有益的指导。“何谓工匠精神?”每当聆听年轻人的询问,刘云清总是耐心而认真地回答:“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工匠本身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与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还有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百花齐放春满园

2015年,在常州市总工会的全力支持下,公司成立了刘云清名字命名的“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全面负责新装备的研制工作,青年时代的创新之梦终于落地成实,积聚起来磅礴的众志之力。2018年,公司又专门为刘云清成立了刘云清劳模创新党支部,刘云清本人担任党支部书记,他全权统筹公司智能制造事业部技术队伍。

一匹吟风呼啸、纵情沃野的千里马的最终成长,靠的不仅仅是自身强健的体格与顽强的意志力,更有其身后绵延万里的江河湖海的深情厚谊,而来自组织的关怀与支持,让刘云清的创新之路走得愈加开阔与坦荡。当他从领导手中接过沉甸甸的重担时,一份激扬的情怀也在他心底油然而生,“培育产业工人新生技术力量,传承大国劳模工匠精神,成为我新的工作重点。”

如今,走进工厂车间内,随处可见“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印记,厚重深远的劳模精神不仅镌刻在每名工人的心中,更深深烙印在中东戚研所的创新产品之中,成为其优质品牌的核心保障。经由创新工作室改造的非标设备,闪耀着靓丽的品质之光——取得专利17项、技术公关创新成果58项,团队成员和徒弟中有大专生也有本科生研究生。“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发挥自我潜能的舞台”是刘云清一直以来选人用人的理念,“在这里不存在学历高低,只有能力上的差异,所以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年轻人超越自我,激发无限创新潜能。”近两年,刘云清也在全力育人,让创新之火在青年人之中心心传递。他已经举办了数控设备操作、维修、管理、TPM等各类培训100余场,培训人次达3000余人,培养出了20多名数控设备维修人才。

现在,瞬时而变、顺潮而为已经成为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导向,面对着竞争日益激烈的科技智能领域,多项在手的专利与火花四射的人才队伍让刘云清的创新之路走得更加自信从容,目光也更为深邃长远。现在,他带领着一帮科技人才将目光投向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近些年来我发现,机器人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是一个全新的市场消费点。”刘云清与团队成员经过数次艰难的尝试与努力,对机器持续进行修正与完善,还同步进行外观工业化设计,经刘云清亲手改造的设备就达600多台,团队也先后攻关了20多项重点项目,其中机器人高压清洗机就是关键亮点之一。目前,这台机器人高压清洗机已清洗油泵壳100余万件,所有工件都能满足客户需求。创新活力迸发的同时,带来的是不断扩大的市场影响力,2019年刘云清的团队也获得了意大利一家国际知名公司的认可,就机器人自动化打磨设备展开了密切合作,共同开发中国及东南亚市场。

在机器人自动化示范现场,刘云清告诉我们,十三五期间,公司将规模化推广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运用,机加工将投入10条中间体机器人线、8条涡轮壳机器人线、3条自动化检查线,智能化生产将逐渐成为公司生产的主流趋势,最终建立完成工厂大数据系统。

全国劳动模范、中国质量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路走来,阅尽纷繁千帆,但心中始终不改乘风破浪的永恒方向,三十年前那名满腹诗情的少年正以激情泼墨,以创新着笔,铺时代画卷,书写了一首匠心独具、初心闪耀的工匠之诗,诗韵悠扬,诗情灿烂,这既是一名时代最美奋斗者面向国家的深情告白,更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创新国度立足全球的炽热宣言。

责编:王逸男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