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的刘光兵是扬州市公安局广陵分局刑警大队二级警长,当了14年交警、17年刑警,他不善言辞却善于动脑、善于创新,一双经常布满血丝的眼睛在诉说着疲倦的同时,也时常显露出抑制不住的成功喜悦。正如他常说的,“只有亲历过无数个不眠之夜,才能真正享受到案件告破的喜悦。”
1989年,21岁的刘光兵通过招警考试成为一名交警,14年的马路生涯铸就了他坚韧沉着的职业精神。2003年12月,扬州市公安局广陵分局成立运东派出所,刘光兵被调到这里,成为派出所唯一的刑侦民警,承担起整个辖区的破案工作。
刑侦业务一片空白,让刚到派出所的刘光兵有点不知所措。“必须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他重拾书本,抓住一切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渐渐地,他从一个电脑都不会的“小白”成长为大家口中的“科技神探”。一次,一张夜间监控图片上只能看到两只汽车大灯,刘光兵用Photoshop软件反复处理图片,最终清晰地显示出车牌号码,顺利破案。
除了勤奋好学,刘光兵身上有股韧性。当年,扬州市区一家洗浴城发生盗窃案。案发后,浴室一名四川籍工作人员突然离店,引起刘光兵的怀疑,调取其照片,发现他冒用一名章姓男子的身份证。刘光兵设法与章某联系上后,得知一个叫李勇的云南男子曾与章一起打过工。刘光兵觉得,李勇可能脱不了干系。
上网一查,云南叫“李勇”的有4000多人,要确定哪个才是真正的嫌疑人如大海捞针。刘光兵拿着李某的照片,与系统里的4000多人逐一比对。整整三天三夜,除了吃饭睡觉,刘光兵一直坐在电脑前,终于将李某从几千张图片中找了出来。
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在运东派出所担任侦查民警和副所长期间,刘光兵主办侦破各类刑事案件910余起,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1100余万元。
2017年,刘光兵主动请调到扬州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3年多来,他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刘氏战法”,共参与侦破电诈案件130多起,追赃挽回损失3000余万元。
刘光兵告诉记者:“时间对于反诈民警来说特别宝贵,接案后的综合研判,信息流、资金流的掌握,疑犯的抓捕都需争分夺秒。”
2018年9月4日,扬州广陵警方接到江苏油田某下属医院报警,称其单位会计遭遇通讯诈骗,被他人冒充单位领导骗取汇款1700多万元。案件发生后,刘光兵立刻被抽调到省公安厅反诈中心,承担起资金追赃任务。为了抢在犯罪嫌疑人转移赃款之前开展紧急止付,他日夜不停,累了躺在沙发上眯一会,饿了啃一袋方便面。就这样连续在岗70多个小时,成功从3000多个银行卡账户中,筛选出涉案关联账户700余个,冻结资金3000余万元,最终追赃1000余万,最大程度挽回了企业损失。
3年多来,刘光兵先后总结出“关联孤立法”“区域人群筛选法”“资金流水追踪法”“诈骗人员身份识别法”等一系列战法,完成从“科技神探”到“反诈尖兵”的华丽转身。3年多时间,他出差追赃追逃行程12多万公里。
谈起家人,刘光兵觉得亏欠太多。妻子张成萍十几岁时患上一种缺钙的慢性病,严重时连上下楼梯都成问题,偶尔还有昏迷的风险,身边离不开人。但刘光兵工作繁忙,出差更是家常便饭,哪能时刻照顾到妻子?他只能嘱咐妻子,一旦感到身体不适,一定要迅速到医院去治疗,并拜托亲朋好友多关照。
在女儿刘梦迪的印象中,父亲以前在基层每天加班,现在在反诈中心每天出差,休息时候永远在接电话。“小时候他很少照顾我。”刘梦迪以前对父亲非常不理解,但刘光兵严于律己的做法也渐渐感染了女儿。刘梦迪在高考时填报了警校志愿,毕业后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有人问过刘光兵,你这样卖力也挣不来大钱,你图什么?刘光兵笑着说:“既然当了警察,就要当好,30多年奉献给公安事业,我无怨无悔。”
本报记者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