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5周年,二孩家庭怎么样了?
2021-01-08 08:26: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步入“二孩时代”。对于第一胎,孩子是第一次做儿女,而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到了第二胎,父母会如何教育?又如何平衡家庭关系?

提前规划,父母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豆豆和壹壹的姐弟装

清晨,未满4岁的豆豆从睡梦中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凑到弟弟面前,学着妈妈的模样,在弟弟额角轻轻地印下一个吻。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欣燕的心都像是浸在蜜罐里,说不出的甜。

2016年,欣燕组建了家庭。“我们都喜欢小孩,结婚前就约好生两个宝宝。”在欣燕的二孩规划中,夫妻感情是前提,人力、物力是保障,“三者不可缺。”

婚后一年,大女儿豆豆出生。2020年元旦,弟弟壹壹如约而至。“孕育生命和迎接生命是完全不同的感觉,摸清他们的情绪,引导他们的思想,要学的东西很多,这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好在成长路上有援兵,孩子的外婆和奶奶也加入了这场“育儿大作战”,“轮班制”照顾两个孩子。“我和丈夫平时比较忙,工作日里由妈妈和婆婆轮流照顾,各带两周,期间还有保姆帮助,不会让老人太累。”欣燕说,两代人的育儿观念虽有冲突,但依然可以寻求共识。“一旦有分歧,我们就会参考育儿嫂和保健医生的建议,及时沟通是解决大部分问题的关键。”

二孩家庭里常见的“争风吃醋”也是欣燕努力解决的“矛盾”之一。“我们会通过弟弟的成长,帮豆豆回顾她成长中的重要瞬间。”前不久,在弟弟的周岁宴上,欣燕播放了豆豆“抓周”和过生日的视频片段,“这样就不会让豆豆产生‘为什么弟弟有的东西我没有’的想法,很自然地接受家庭新成员的存在。”

与此同时,孩子的学习与模仿能力也让欣燕感到差异。“豆豆总会学着大人的样子,洗完手才会搂弟弟,也会在我控制不住脾气凶弟弟的时候,学她爸爸的语气让我不要生气,晚上怕我太累,还会主动要求爸爸哄睡觉,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懂事。”欣燕说,有了豆豆的成长经历,对弟弟的照顾也少走了弯路,“提前作准备,过程中学习,照顾两个宝宝也不是难事。”

“高龄大孩”与新生二孩,剑拔弩张还是欣然接受?

图片来源:摄图网。

2019年,在英国留学的张意突然接到父亲打来的语音电话,得知家中多了一位家庭成员,妹妹芽芽。“全家人早知道了,只有我不知道。”张意感到自己被蒙在鼓里,有些气愤,暗暗打了个心结。

父母的严防死守源于张意从儿时就开始的抗拒。每次被父母问到想不想有个弟弟或妹妹时,张意都表现出明确的拒绝。“小时候的想法很简单,不想父母的爱被稀释,被别人分走。再加上我身边的朋友都是独生子女,我不觉得我需要弟弟妹妹。”此后,父母给张意打来视频通话,总会主动抱起芽芽和张意互动。看到屏幕后面一个小人儿憨憨地笑,她觉得很可爱。“心里还是有不满,针对的是父母刻意隐瞒,和妹妹无关。”

三个月后,张意毕业回到家乡重庆,开启了和芽芽共处的生活。“生活里多了一个开心果,也多了一个牵挂。觉得自己在某些时候从家里的小孩变成了大人,有了需要照顾的人。”张意坦言,妹妹让她多了一份“柔软”感,“小孩的世界很单纯,她就认识那么几个人,父母和我,我就觉得自己要好好呵护她。”渐渐的,心结松散,张意的不满情绪也慢慢消退。

“我妈妈本身性格很像小孩,希望有人陪在身边,加上我初中就离开县城去主城区读书,而爸爸平时工作很忙,她觉得孤独又无聊。”妹妹的到来让张意母亲感到幸福,在和父母几次深入的交流后,张意慢慢释怀了父母的隐瞒。

年龄差异大的二孩家庭,二孩长大后的抚养责任是绕不开的话题。“妹妹都是妈妈和请的家政阿姨照顾,我从没给她换过尿片、洗过衣服,我潜意识里会觉得照顾她不是我的义务。但以后,如果父母岁数大了,需要我照顾妹妹了,我自然会尽到姐姐的责任。”

想让孩子更好成长,却失去了陪伴二孩时间

萌萌最喜欢的玩具

“家里有两个孩子,对孩子自身的性格培养有好处,长大以后还可以互相陪伴。”洪桢大儿子12岁,小儿子萌萌即将满4岁,都正处在需要父母陪伴的年纪。为了能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洪桢和丈夫买了学区房,平时夫妻二人和大儿子一起,小儿子则暂时和爷爷奶奶住在邻近的小区,等到上小学再接回一起住。

让洪桢没想到的是,家里的麻烦事多了。兄弟之间的矛盾率先暴露,只有周末才有空见面的两人,一见面就是“眼红脖子粗”,这和她想象中的场景大相径庭。不过,在洪桢看来,这只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眼前的矛盾都会随着兄弟俩的成长消解。真正让她感到心力交瘁的,是萌萌同自己的生疏。

在洪桢眼中,萌萌还处在吃饱穿暖阶段,没必要让父母时时盯住。“精力有限,两个孩子的事哪个要紧先顾哪个。”家里的老大马上就要小升初,夫妻都扑在了孩子的学习上。“我工作忙,晚上九、十点回家都是常态,平时都是爸爸接送老大上下学,我晚上回去再盯一下。”因此,尽管和萌萌住的小区直线距离不到1千米,但洪桢最长近2个月没和小儿子见面。直到有次萌萌住院,她第二天赶到医院,不论怎么逗儿子只换来沉默时,她才后知后觉缺少陪伴对孩子的影响。“他的头就一直背过去,不想交流,小孩子真的很敏感。”

经过那次探病后,洪桢想要提前将萌萌接回身边,但考虑到夫妻工作繁忙和大儿子小升初学习紧凑,家人担心这时候把萌萌接回来只会让家庭节奏更乱。“真的分身乏术,有点对不住家里的二宝,跟哥哥比起来,他得到的陪伴太少了。”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童棹凡柏丽娟喻婷

责编:蔡阳艳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